地瓜视频app免费观看下载安装:糖心volg酥酥-“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究竟有何区别?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一文让你清晰明了!

门诊经常碰到家长带娃来看病说,“医生我要查过敏原,IgE和IgG通通给我查个透!我家宝贝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虽然只是抽宝宝一点点血,但作为时刻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皮肤科医生,我今天还是一定要给大家科普下是否需要过敏原IgE和IgG通通查掉。
一、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有什么区别?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非免疫反应,通常是因为孩子的身体缺乏某种消化酶,无法正常分解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乳糖、果糖等)。特点:症状通常与摄入量相关,吃得越多,症状越严重,但不会危及生命。

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将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质误认为“敌人”,并发动攻击,导致一系列过敏反应。特点:即使摄入极少量食物,也可能引发严重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如过敏性休克)。

简单来说:食物不耐受是“消化系统罢工”,而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
食物不耐受的机制:
消化酶不足:例如,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孩子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导致腹胀、腹泻。
代谢问题:某些食物成分(如果糖)在体内堆积,引发果糖吸收不良,表现为摄入水果或者水果甜味剂后出现腹胀、胃肠胀气或者腹泻。
食物过敏的机制:
免疫系统误判:免疫系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如牛奶中的酪蛋白)误认为有害物质,产生抗体,引发过敏反应。也可定义为由食物引起的对人体有害的免疫反应,在接触某种食物后可重复发生。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及混合型。
IgE介导:通常在进食后几分钟内发生,症状包括水肿性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等,常常瘙痒明显,甚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等。
非IgE介导:进食后出现反应相对晚,可能在数天后出现,多为胃肠道症状,皮肤主要表现为湿疹样皮炎、慢性反复。
混合介导:以上二者兼而有之,常出现在特应性皮炎、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等病人中。
三、如何识别孩子的症状?
食物不耐受的常见表现:
消化系统: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其他症状:头痛、疲劳、情绪波动(如易怒、焦虑),很少出现皮肤症状。

食物过敏的常见表现:
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包括:
口周红色“警戒”:进食后即刻出现的口唇红斑、肿胀、瘙痒(口腔过敏综合征),常见于水果/坚果过敏。
急性皮肤“风暴”:水肿性红斑、风团(荨麻疹)、全身瘙痒可能在20分钟内暴发,可能迅速发展为过敏性休克。
慢性湿疹样改变:特应性皮炎患儿在摄入过敏食物6-48小时后,原有湿疹明显加重或出现渗出皮疹,躯干四肢可见境界不清的红斑、丘疹、脱屑(混合型食物过敏的典型表现)。
其他如呼吸系统:鼻塞、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消化系统:呕吐、腹泻、便血等。
严重反应:过敏性休克(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意识模糊)。

小贴士:如果孩子吃完某种食物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
四、如何管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
建议使用食物日记:记录孩子吃的食物和症状,帮助医生判断。
实验室检测:
如氢呼气试验、基因检测。建议消化科或营养科就诊咨询专业医生哦。
食物过敏:
推荐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周一到周日皮肤门诊均可进行哦,当场出报告)
血液检测:可检测过敏原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注意:IgE阳性不等于说一定食物过敏哦!
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的金标准,需要在医生监督下逐步引入可疑食物,观察反应。

五、为什么不需要检测食物特异性IgG?
国际共识定论:多个权威指南明确反对(包括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因为IgG是免疫应答的正常标记物,反而提示免疫接触过该食物,其阳性结果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健康人群也会出现多种食物IgG阳性。盲目忌口IgG阳性食物可能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研究显示限制饮食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5%)。
研究发现许多湿疹儿童的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呈阳性,但实际通过食物激发试验确诊的比例较低,不少阳性食物患儿日常生活是耐受的。
有些机构将检测食物IgG标注为食物不耐受检测是不可取的,因为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系统无关,不能靠检测免疫球蛋白来诊断。
六、治疗与管理
食物不耐受:
建议避免可疑食物,或选择替代品(如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喝无乳糖牛奶);使用酶补充剂:如乳糖酶片,帮助消化。
对于食物过敏:
合理饮食回避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应该避免明确过敏的食物。

长期“忌口”的小朋友需要进行营养咨询。
有严重过敏者,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是首选一线治疗。
结语
讲到这里,您就清楚了吧,门诊遇到的那位妈妈,我直接拒绝了她查食物特异性IgG的想法,而仅仅做了食物特异性IgE。
审校:何欢
参考文献:
1.周薇,等. 2022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 37(8): 572-583.
2.Frischmeyer-Guerrerio PA,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clinical, immunologic, and genetic underpinnings of food allergy[J]. Immunological Reviews, 2024, 326(1): 162-172.
作者简介 PROFILE
万朋杰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博士,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英国St Woolos医院和 Royal Gwent 医院访问医生。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特应性皮炎和痤疮学组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协会痤疮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文章10篇,国内核心期刊多篇,并作为编委出版专业书籍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级课题、交大医工交叉青年项目等课题4项。《Europe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Australas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的多个杂志审稿人。
诊疗专长:
擅长各类儿童皮肤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皮肤病、胎记、色素性皮肤病等)的诊治,尤其是难治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难治性痤疮的诊治,擅长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湿疹/特应性皮炎专病
医院“过敏免疫诊疗中心”核心科室,过敏免疫联合门诊主要参与者,常规开展各类过敏原检测试验(sIgE、皮肤点刺试验等),个体化、综合制定诊疗方案(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湿包裹治疗、光疗、新一代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脱敏治疗等)。
领衔专家:1)陈戟主任医师 2)万朋杰副主任医师 3)程颖副主任医师 4)吴健副主任医师 5)陈琢副主任医师 6)李梅云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从皮肤科医生角度看“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一文让你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