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淑女祁先生:黑龙江7频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名师系列访谈|金瑶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把握其思想发展动态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根粉笔写春秋。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指导下,“澎湃新闻”推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名师”系列访谈,对话2020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入选名单”中的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和2021年、2022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入选名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名师”,生动展示一线“教学名师”是如何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利用三尺讲台孜孜不倦教书育人,讲好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人民故事、时代故事的。
本文是与2021年入选“教学名师”的、上海理工大学金瑶梅教授的访谈。

澎湃新闻:您是怎么样进入马理论研究教学这一方向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金瑶梅:我硕士和博士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专业,所以工作以后就选择了这样一个与我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澎湃新闻:长期开展马理论教学工作,对您看待问题的视角或方法有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两个结合”的论断对于您看待问题的视角或方法有什么影响?
金瑶梅:长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我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法等确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我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善于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而不是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在工作中,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去多角度分析事物。
澎湃新闻: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怎么看的,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没有什么例子?有没有什么感悟与故事?
金瑶梅: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它来到中国以后,必定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它是形而上的,是价值引领,同时也必须要接地气,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契合,要与时代发展的最新特征相契合。
澎湃新闻:教研多年,马克思主义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金瑶梅: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需要守护的精神家园,是我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您能聊一聊您觉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未来吗?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推进,您是怎么看的?
金瑶梅:我觉得马克思之后有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我在内,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会沿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足迹向前迈进,马克思主义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非常有必要的,常学常新,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宝库,需要我们不断研读原典,悟原理,并实现知行合一。
澎湃新闻: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金瑶梅:结合我去国外参观马克思的老宅,介绍马克思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
澎湃新闻:您觉得大学生思政课重不重要,怎样上好思政课,关键在哪里?
金瑶梅:大学生思政课非常重要,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我们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把握其思想发展动态,加以引导。关键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澎湃新闻:您觉得目前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怎么样?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金瑶梅:目前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比较稳定的,还在不断扩大。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比如怎样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因为现在教学的压力大,科研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对他们的考核相对更加严格,要有良好的素质去承受这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