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logo免费观看eye:迪丽热巴不雅视频下载-准万亿城市,谁在追谁在赶

" 万亿之城 " 抢位战愈发激烈。
2024 年,随着唐山跻身 " 万亿俱乐部 ",全国万亿 GDP 城市已扩容至 27 座。而在这一轮城市竞逐中,温州、大连、徐州三个 " 后备军 " 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GDP 跨越万亿门槛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根据各地发展规划," 后备军 " 均将冲刺万亿的目标锁定在 2025 年。
如今,2025 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这些城市的首轮比赛表现如何?能否顺利实现年度目标?
总量上,温州 GDP 以 2403.7 亿元暂时领先。大连、徐州紧随其后,GDP 分别为 2280.3 亿元、2251.70 亿元。增速上,这三座城市均超全国平均水平(5.4%),其中温州以 6.7% 的增速领跑 " 准万亿之城 "。

从名次上看,在高增速下温州保持全国 28 名席位,而大连上升一位,成功反超徐州暂居全国 29 名。
在激烈的竞争中,刚迈入万亿行列的唐山正面临追兵日益逼近的风险。尽管以往唐山通常在第三、第四季度发力,但今年一季度,唐山与大连的差距从去年同期 97 亿元扩大至 123.8 亿元,万亿 " 身家 " 守擂承压。
温州领跑
温州,是距离万亿门槛最近的城市。
作为浙江的经济重镇,温州素有 " 民营经济之都 " 的称号,民营经济的贡献度极高,企业数量占比、工业增加值占比等均超过 90%。从产业布局来看,温州不仅汇聚了电器、鞋革、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
得益于这种多元且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结构,让温州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季度,温州 GDP 达到 2280.3 亿元,同比增长 6.7%,总量增速双双领跑 " 准万亿之城 "。
在众多经济指标中,工业仍然是温州经济的支柱。
数据显示,一季度,温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5%,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分别加快 1.3、0.8 个百分点。这其中,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分别增长 15.3%、20.8%。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势强劲。一季度,温州新能源汽车出口额达到 4.9 亿元,同比增长 56.9%。
据了解,当前,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基本形成以瑞安为核心,龙湾、瓯海、乐清、平阳等地协同发展格局,产品涵盖 12 个大类、5000 多个系列,是全国汽车零部件品类最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基地之一。
不过,尽管温州一季度 GDP 总量和增速双双领跑,但仍面临压力。" 受国际贸易局势波动影响,温州以出口为主的产业受到影响,因此,温州尽管一季度表现很好,但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 " 万亿之城 " 的角逐中,徐州向来是温州强劲的竞争对手。
2023 年,徐州 GDP 领先温州 170 亿元。到了 2024 年,徐州、温州经历了多次拉锯、相互反超,最终温州在全年超越徐州,跻身长三角前十。而今年,两城之间的竞争还在继续。
数据显示,一季度,徐州 GDP 达到 2251.70 亿元,同比增长 5.9%。对比来看,温州 GDP 总量领先徐州 152 亿元。产业上,徐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明显慢于温州,增速仅 4.1%,低于全国的 5.9%。
刘奇洪分析称,相对而言,徐州的产业偏向传统,以重工业、能源为传统优势产业。而温州工业基础薄弱一些,但以民营经济作为主引擎,展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创新性和经济活力。近段时间,徐州的工程机械等产业受到中国基建投资减少和房地产业低迷的影响,面临一定挑战。
" 不过,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腹地 2 亿人口支撑,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温州,这也让两地的竞争留有悬念。" 刘奇洪说道。
以固定资产为例,一季度,徐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9%,高于温州 4.5 个百分点。这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 61.6%、35.1%、75.2%。
大连 " 杀出 " 重围
实际上,让徐州面临压力的不止温州,还有大连。
今年一季度,大连 GDP 达到 2251.70 亿元,同比增长 6.2%,增速分别快于全国、辽宁省 0.8 个和 1 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大连 GDP 反超徐州 28.6 亿元,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暂居全国第 28 位。
从 " 三驾马车 " 来看,大连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分别为 3.5%、9.0%、13.3%,冲刺 " 万亿之城 " 步伐十分稳健。与此同时,大连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新动能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一季度,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9%,比 1-2 月提高 3.2 个百分点。从门类看,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0.9%;重点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 18.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17.6%,已连续 23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大连重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 与此同时,大连还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如大连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的开园和高性能算力的上线,标志着大连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曹贤忠说道,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大连经济注入了动能。
不过大连仍存在一些提升空间。比如在产业结构方面,大连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和规模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创新服务、科技研发服务等,专业化程度和集聚效应不足。
在激烈的竞争中,刚迈入万亿行列的唐山,其排名受到追兵日益逼近的风险。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唐山 GDP 达 2156.5 亿元,同比增长 5.8%。这其中,工业依旧是唐山经济发展的主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总值的 52%。从排名上看,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个名次,暂居全国第 30 位。
历史数据显示,唐山经济通常呈现 " 前低后高 " 的季度特征,下半年往往迎来增长提速。然而今年开局,大连的强势表现打破了这一常规——两者差距从去年同期的 97 亿元扩大至 123.8 亿元,差距增幅达 27.6%。
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大连在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强劲动能,也暴露出唐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新兴产业培育仍需时日。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其钢产量占全球总量的 1/20,不仅贡献了全市 1/5 的税收和过半的工业增加值,更塑造了城市的经济肌理。多年来,在钢铁去产能的背景下,钢铁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一直是唐山老生常谈的话题。
然而,2024 年唐山 GDP 刚刚突破万亿大关,又逢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刘奇洪认为,唐山要保住全国第 27 位的排名,难度着实不小,必须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寻找新的突破点。
例如,唐山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便利的海港条件,可以充分发挥港口经济潜力,利用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和沿海开放门户城市的优势,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等业务,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主动对接北京、天津的科创资源,推进本地区产业发展转型。
除此之外,曹贤忠表示,唐山还有更多潜力值得挖掘,可以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技术进一步发展海洋化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旅游等产业。
眼下,二季度是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唐山在努力巩固其地位,温州、徐州、大连三个 " 后备军 " 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全力冲刺 " 万亿之城 " 的目标。接下来," 万亿之城 " 格局该如何变化,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