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貌似松动保持清醒头脑至关重要
美国特朗普政府 4 月初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开打关税战,震惊世界。一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第一时间向特朗普政府提出零关税等妥协建议并且提出谈判要求。极度自负和迷信实力的特朗普得意忘形,竟然在公开场合侮辱这些急于和美国谈判的国家是舔美国的屁股。
中国政府不惧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宣布对美国产品对等加征关税。特朗普恼羞成怒,高调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至 125%,部分产品关税更是高达 145%。同时,特朗普宣布对其他国家暂缓实施对等关税 90 天,并要求其他国家配合美国限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与往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是在接受采访时威胁不排除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
中国政府坚决反制特朗普政府的单边极限施压与霸凌行为,拒绝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直接谈判。其他国家对和美国谈判达成协议也持观望态度。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以后吹嘘数十个国家排队急于和美国达成协议,然而至今却拿不出一纸像样的协议。
特朗普对中国毫无理性的疯狂加税行为实际上等于切断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中美贸易的规模和很大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近期美国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美股与美债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上升,加剧了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受到来自美国金融界和零售商巨头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不得不考虑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做出调整,并开始放风,唱起中美友好的迷魂曲。据《华尔街 · 日报》引述白宫官员报道,美国考虑将中国进口产品关税税率调低至 50% 至 65%,以缓和对华关系。
对特朗普及其政府对华政策和态度的表面变化与松动,国内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充斥盲目乐观的情绪和言论。打开微博和百度等社交媒体,特朗普或美国政府 " 认怂了 "、" 下跪了 "、" 投降了 " 之类极度夸张和不符合实际的言论比比皆是。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不会黯然收场,对中国的关税及其他打压政策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中美之间的谈判将会是持久和艰苦的。
过去美国政府有意通过贸易逆差保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及其流动性,并通过逆差形成的美元回流提供低成本融资机会,促进美国国内消费与信贷繁荣,以此强化美国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因此对许多国家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本国产品对美国出口,限制美国产品进口等不对等行为睁眼闭眼,采取了容忍政策。
但是长期巨额贸易逆差必然会带来制造业空心化、债务飙升等问题。当逆差累积到一定程度,对美国的负面影响与作用就会超过正面作用。目前美国国债已经高达 36 万亿美元,今年 6 月将要到期偿付的就达 6 万亿美元。如果债务到期不能偿付,不仅会导致美元信用体系崩溃,美元丧失国际货币储备地位,美国经济和社会陷入危机,也会给世界经济与政治带来灾难性冲击和影响。
因此减少贸易逆差,争取国际收支平衡和制造业回流,是近几任美国总统都在做的事情,不同的只是方法和力度。
特朗普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应对国内压力的策略和手段,他和中国打关税战,逼迫中国做出重大让步的初衷与决心不会动摇和变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以及关税战的发起方,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构等多重因素决定特朗普政府手中仍然握有相当多的筹码。许多人看到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可能调低到 50% 至 65% 就盲目乐观自大,殊不知对绝大多数劳动密集产业产品而言,即使是这样的税率,对美国的出口也难以继续。
当地时间 4 月 21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征收高达 14.64%-3403.96% 的反倾销税和 14.64%-3403.96% 的反补贴税。其目标就是在这几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的中国光伏企业。
由此可见,两国后续的关税谈判将是持久和艰难的,受到特朗普政府关税战影响的绝不仅仅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因此在中美两国政府就经贸关系特别是关税已经和将要进行的艰苦博弈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慎用和戒用对方 " 认怂 "" 下跪 " 和 " 投降 " 之类虚骄不实的词汇,更不要把对美国的反制措施和改革开放对立,营造闭关锁国仇美仇西方的极左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