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vlog怎么转人工:极品女神苏晴全文小说免费阅读-秭归“橘颂”:屈原故里打造脐橙全产业链,创造12个亿元村,运输用上无人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长江之畔,橘颂传唱千年。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故乡宜昌市秭归县写下千古名篇《橘颂》,赋予柑橘“独立不迁”的品格;两千年后,这片土地被誉为 “中国脐橙之乡”。
作为屈原故里,秭归以“天问”和“路漫漫其修远兮” 的求索精神,在脐橙产业的征程上深耕数十载,打造出从种植到深加工、从本土到全球的智能化全产业链。
如今的秭归,40万亩橙园铺陈在长江两岸,130多个柑橘品种构建起“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早红、冬有纽荷尔”的世界唯一四季有鲜橙的产业矩阵,实现“一橙链动百业兴”,创造出12个亿元村、27个5000万元村的乡村振兴传奇。

春天,丰收的伦晚脐橙从秭归县运往国内外市场。
4月22日,由宜昌市委宣传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共同主办的“来电宜昌”2025长三角主流媒体宜昌调研行走进秭归脐橙加工企业、解码云仓智链,探访秭归的“橙”长之路。
四季有鲜橙, 榨干每一分价值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是献给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说出了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力。
屈原的家乡位于宜昌市秭归县,这里有震惊世界的三峡大坝,如今的屈原祠就在江边俯瞰着三峡大坝。三峡河谷地带独特的地理条件,让秭归成为柑橘生长的理想之地。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便在《橘颂》中,通过歌颂柑橘“独立不迁”的品格,来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屈原祠屹立在三峡大坝旁。 澎湃新闻记者 郑舞 图
先人对柑橘的深情,化作了秭归人的乡土情。1959 年,第一株脐橙苗在秭归长江岸边扎根,开启了秭归的“橙”长之路——上世纪70年代,秭归县已成为全国四大脐橙出口基地之一,进入新世纪,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使秭归脐橙的优势愈发凸显。
如今,秭归已拥有130多个柑橘品种,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203亿元,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唯一四季有鲜橙的“中国脐橙之乡”。
“现在秭归卖的最好的就是伦晚脐橙。”4月22日,秭归县维楚云仓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恩杰介绍,伦晚脐橙作为秭归的“明星产品”,凭借三峡库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每年3-6月错峰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扩大了秭归脐橙的竞争优势。
在近日举行的“秭归脐橙”国际国内采购商精准对接活动上,秭归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华锋介绍,截至4月17日,伦晚脐橙销量达11.14万吨,电商渠道占比突破50%,平均售价每公斤6.8元,成为橙农增收的“黄金果”。
目前,“秭归脐橙”作为湖北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已达到166.78 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前列。

秭归企业用脐橙酿出多种酒、醋等饮料。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而在企业品牌层面,秭归县已培育出“屈姑”“长江边儿”等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其中屈姑集团通过深加工,实现对脐橙“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全果利用,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14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秭归脐橙“出海”的主力军。
脐橙的全果利用,仅酿酒就发展出多个品牌,从12度的干白到60多度的白酒都有。此外,橙肉可以做橘饼,橙皮可以做蜜饯,晒干的橙皮还可以做枕头……
在4月22日的“秭归脐橙” 国际采购商对接活动中,国内外78家客商签约采购脐橙鲜果及深加工产品4.8万吨,签约金额达7亿元,进一步打响了秭归脐橙的国际知名度。
“我们就是要榨干橙子的每一分价值。”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熊本旭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秭归脐橙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百亿元,带动全县80%行政村、70%农户参与产业链,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脐橙村”达12个。

秭归脐橙可以制造出众多深加工产品。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翻拍
“秭归脐橙不仅是农产品,更是连接世界的文化符号。”秭归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光国也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 “脐橙+屈原文化”“脐橙+康养旅游”等模式,开发橙酒、橙醋、橙粽等百余种深加工产品,实现“从花到果、从皮到渣”零废弃利用,带动全县70%以上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造就12个亿元村、27个5000万元村。
建起云仓智链,从论斤卖到“论个卖”
22日下午5时许,天色将暮,在秭归“维楚云仓”综合供应链基地,日均处理量达17万件快递的自动化传输线仍在运转。这个集仓储、物流、电商于一体的现代化仓库,一边连接着果农的田间地头,一边连接着线上购物平台与线下商超,具备选果、采摘、分拣、打包、运输等功能,构建起脐橙“产-供-销”的全链条闭环。
“每天下午各乡镇的农户将预包装的脐橙,统一运至我们的云仓,我们再通过冷链专线分拨至全国市场。” 维楚云仓总经理王恩杰说,这种“统仓共配”的模式可以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已经入驻多家企业。
他介绍,传统单户发货成本约2元/件,通过云仓集货后可降低至1.5元/件,对日均发货量较少的中小农户而言,云仓模式既降低物流成本,又保障发货时效,从而形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闭环。

秭归“维楚云仓”为入驻脐橙企业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作为秭归首家综合性供应链基地,目前维楚云仓可实现 “当日下单、当日发货、48 小时达全国” 的高效配送。同时,云仓内配备的自动化分选线可精准测量脐橙的糖度、果径、重量等指标。
“根据内在品质分级定价,优质果售价达35-40元/箱,标准果售价约30-35元/箱。”王恩杰说,价格体系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从而实现秭归脐橙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价值跃升。
在云仓的辐射带动下,脐橙电商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买5斤送5斤,坏果包赔,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购物车购买。”4月22日傍晚,一名主播正在维楚云仓激情四射地向网友推销新鲜采摘的秭归脐橙。
秭归县政府官网介绍,2024年全县脐橙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已构建起8100余家网店、2600家电商企业组成的线上矩阵。

4月22日,商户正在秭归县维楚云仓库做直播带货。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用我们的话讲,就是‘脐橙产业打基础,物流快递提速度,电商家里做销售,一橙链动百业兴’。”王恩杰介绍,从去年投产运营至今,维楚云仓整合了秭归脐橙果品供应、智能分选、包装服务、集散分拣、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各环节服务功能,实现了脐橙供应链上下游端精准匹配供需。
“未来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引导商户做自主品牌,因为只有把品牌做强了,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认可度了,这条路才能走得远。”王恩杰表示,做大品牌,提升品质,是增强脐橙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无人机运输,脐橙“飞”上天
秭归县脐橙产业的发展,还体现在从种植、采摘、运输等诸多细节,其中最让人赞叹的是,大山里的种植户已经用上了无人机运输新鲜采摘的脐橙。
据新华社近日报道,时下正值秭归“伦晚”脐橙的采收旺季。在归州镇彭家坡村,种植户冯立手持遥控器,操纵载重60公斤的农用无人机,从山坡的橙园腾空而起,几分钟就将鲜果投送至山腰的物流集散点,“过去要雇十几个人背的橙子,现在两个‘飞手’就能完成。”

4月13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农户用无人机转运脐橙。新华社记者 程敏 图
而在鄂西层峦叠嶂的三峡库区,一筐筐脐橙像这样“飞往”物流集散点,“走向”各地。秭归40万亩脐橙分布在长江两岸山区,长期以来,人力搬运是从果园到公路主干道的主要转运方式,但效率低、成本高。人工背运60公斤左右的脐橙,来回一趟至少需要30分钟,每公斤运输成本约为0.7元。而冯立用一台无人机,一天大概可以运输3万斤脐橙。
提高脐橙的运输效率,除了无人机,还有其他方式。秭归县鼓励农户在山间建索道、安装单轨或双轨运输车,用于转运脐橙。同时,秭归还引进企业为种植户提供无人机飞手技术培训。

2023年12月6日,秭归县归州镇周家湾村果农用单轨运输车转运脐橙。新华社 图(郑家裕摄)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目前,仅一家公司就已经累计服务农户超15000户,在全县培训的持证“飞手”超过1600名。在这片《橘颂》诞生的土地上,一架架无人机正载着脐橙穿梭于青山碧水间,解决了山上果园到公路边的转运难题,为山乡发展写下新注脚。
当无人机吊运刚采摘下的脐橙,当各类深加工产品摆上更多国家的餐桌,当智链让消费者吃到更加多汁的鲜果,“秭归脐橙”的影响力和市场接受度还将持续攀升,恰如余光中先生对屈原的纪念: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

海报设计 郑达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