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苹果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中国iPhone用户的AI功能消息正式落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也证实了这一消息。阿里巴巴之所以能从百度、字节、腾讯、DeepSeek等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可能是由于Qwen模型以及阿里云。
受此消息影响,A股阿里云供应链板块成为继DeepSeek后市场又一个热度板块,阿里云算力扩张的核心受益方数据港(603881.SH)逆势连收四个涨停。
数据港股价上涨是情绪端的非理性释放还是价值使然?苹果此次与阿里的合作数据港又能真正获益多少?数据港股价还能继续上涨吗?
为什么是数据港?
此番苹果与阿里关于iPhone用户的AI功能合作,确定的受益方一定是阿里云端业务。逻辑方面阿里云产业链内IDC(数据中心)、光模块、交换机、服务器等分支都受益于此次合作,其中IDC是最直接受益分支。
数据港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服务、IDC解决方案业务和云服务销售业务。数据港的最大客户是阿里巴巴集团,数据港在2019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阿里系(阿里巴巴、阿里云等)贡献的营收占比超过95%,显示高度依赖。2020年后,数据港开始拓展腾讯、字节跳动等客户,阿里占比略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2023年年报显示,阿里系贡献的营收占比仍达到92.47%。金额方面,据2021年财报,数据港与阿里系合作的数据中心项目累计IT负载已超 300MW(兆瓦),对应投资规模或接近百亿级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数据港与阿里巴巴曾签署《业务合作协议》,约定未来6年(至2025年)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领域合作,总服务费预估约 82.8亿元(按满负荷运营计算)。
若苹果与阿里的合作未来带来增量需求,数据港的数据中心业务可能受益于流量增长,帮助支持到阿里云的AI推理算力需求。随着阿里云智算中心的加速建设,2023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数据港作为阿里云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凭借多年的合作经历及高交付效率,有望从中获得更多服务器采购、运维订单。
不过以上均为市场对于此次苹果与阿里合作能对数据港未来业绩增长的乐观预期猜想,目前无法得到任何实际支撑数据。另外,阿里第三方合作模式(定制化IDC)的伙伴不仅仅只有数据港一家,数据港与其他企业相比占优吗?
横向对比不占优
其实阿里系的IDC第三方合作商不止有数据港一家,万国数据(GDS.US)、世纪互联(VNET.US)、光环新网(300383.SZ)、润泽科技(300442.SZ)、润建股份(002929.SZ)等均是阿里的合作方。与这些企业相比,数据港是否占优?
算力规模肯定是需要被考量的方向之一。算力规模一般的核心指标是以每秒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FLOPS)来衡量,不过每家企业机柜的算力不相同,机柜的算力大小取决于每个机柜使用的服务器规格、型号以及配置等因素,所以这里算力规模主要以数据中心IT负载(兆瓦,MW)和机柜数量作为核心指标。
排名 |
企业名称 |
核心指标(IT负载/机柜数) |
业务特点 |
主要客户 |
1 |
万国数据(GDS.US) |
IT负载超800MW 机柜数超10万架 |
中国最大第三方IDC,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及东南亚,高密度、高可用性设计。 |
阿里云、腾讯云、字节跳动等。 |
2 |
世纪互联(VNET.US) |
IT负载约600MW 机柜数超8万架 |
布局一线城市及周边,零售与批发混合模式,碳中和目标明确。 |
微软、京东云、金融客户等。 |
3 |
润泽科技(300442.SZ) |
IT负载约400MW 机柜数超5万架(廊坊+平湖) |
园区级超大规模集群,聚焦京津冀与长三角,政府合作项目多。 |
政企、云计算厂商、金融等。 |
4 |
数据港(603881.SH) |
IT负载超300MW 机柜数约4万架 |
深度绑定阿里云,定制化数据中心为主,高能效(PUE |
阿里云(占比60%-80%)。 |
5 |
光环新网(300383.SZ) |
IT负载约200MW 机柜数超4万架 |
一线城市自建+运营AWS中国区云服务,零售型机柜占比高。 |
AWS、企业客户、互联网公司。 |
6 |
润建股份(002929.SZ) |
IT负载约50MW 机柜数约1万架 |
以通信网络服务为主,数据中心业务为辅,布局边缘节点和小型数据中心。 |
区域性企业、运营商合作项目。 |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若仅以当前IT负载和机柜数为算力核心指标,阿里系各大第三方数据中心合作商的算力排为万国数据 > 世纪互联 > 润泽科技 > 数据港 > 光环新网 > 润建股份,数据港并不占优,位列第二梯队。由于算力某种意义而言决定了IDC行业的业绩天花板,若苹果与阿里合作产生的溢出效应确实可以给到数据港,但以数据港当前的机柜储备,对业绩的贡献恐怕也较为有限。
估值方面,数据中心行业作为重资产行业,因高投入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通用合理准确的估值方法是EV/EBITDA(企业价值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之比)。四个涨停后,数据港目前股价已是近五年高位,EV/EBITDA来到23.18倍,处于上述企业的中间水平。因此,相较于企业阿里云第三方IDC合作企业,估值层面已不具备相对优势,并且在算力储备层面,数据港也仅位于第二梯队,投资者需理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