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定制:糖vlog官方-腾讯到底有没有AGI梦想?

已知 DeepSeek 不融资,腾讯在没有投的情况下全系产品接入 DeepSeek-R1,说明两点:
1. 腾讯把 DeepSeek 当成自家 AI Lab 了,反正都是开源;
2.DeepSeek 主动放弃掉的那几千万甚至上亿日活,腾讯要先把这些流量笑纳了。。
之前腾讯产品多是后来居上,今天腾讯的敏捷公司史上未有,行业也没有,甚至让人感觉有点陌生。。
然后作为《腾讯没有梦想》的作者,我问了腾讯元宝一个问题:
最近腾讯多个核心产品,如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 浏览器、QQ 音乐等,都接入 DeepSeek-R1 模型,仿佛放弃了自研的混元大模型。请基于这个新闻进行思考,并写一篇标题为 " 腾讯到底有没有 AGI 梦想 " 的文章。。

腾讯到底有没有 AGI 梦想?
2025 年 2 月 17 日,腾讯宣布旗下核心产品线——包括腾讯元宝、微信、腾讯网页、QQ 浏览器等——全面接入 DeepSeek-R1 模型,引发外界对 " 腾讯放弃自研混元大模型 " 的猜测。这一动作被部分舆论解读为腾讯在 AGI(通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战略转向,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实则是腾讯在技术路线与生态布局上的主动进化。
一、技术互补:混元与 DeepSeek 的 " 双引擎 " 策略
腾讯官方明确表示,接入 DeepSeek-R1 并非放弃混元大模型,而是通过 " 自研 + 开源 " 双引擎策略实现技术互补。混元大模型凭借对微信生态数据的深度适配,在金融、医疗等场景中已形成差异化优势;而 DeepSeek-R1 凭借开源属性和推理能力,在长文本处理、多模态交互等通用场景中表现突出。例如,微信 "AI 搜索 " 功能通过调用 DeepSeek-R1 模型,实现了公众号内容与实时信息的融合检索,而底层仍依赖混元大模型的数据安全机制。
这种技术分工折射出腾讯对 AGI 的务实理解:AGI 的实现需要 " 技术突破 " 与 " 场景落地 " 的平衡。混元大模型聚焦垂直领域的深度定制,而 DeepSeek-R1 则加速通用能力的普惠化。正如腾讯云负责人所言:" 我们既要保持技术可控性,也要让 AI 像水电一样触手可及。"
二、生态闭环:微信 AI 搜索重构人机交互范式
微信作为 13 亿 DAU 的超级入口,其 AI 搜索功能的升级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接入 DeepSeek-R1,微信将 " 搜索 " 从信息获取工具升级为 " 智能协作枢纽 ":用户不仅能获取实时信息,还能通过对话式交互完成会议纪要生成、电商运营辅助等复杂任务。这种 " 搜索即服务 " 的模式,本质是腾讯构建 " 超级应用 +AI" 生态的关键一步。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数据飞轮效应:微信生态内每天产生海量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通过 DeepSeek-R1 的推理能力反哺模型优化,形成 " 提问→数据沉淀→体验升级 " 的闭环。这种数据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正是 AGI 落地的必经之路。
三、行业格局:腾讯的 " 防御性创新 " 与 " 生态寄生学 "
面对百度、阿里等竞争对手的 AI 布局,腾讯选择以 " 开放 + 整合 " 破局。一方面,通过接入 DeepSeek-R1 降低技术试错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微信生态的流量优势,将 AI 能力渗透至社交、电商、教育等核心场景,形成 " 入口 - 数据 - 服务 " 的护城河。
这种策略被类比为 "QQ 农场模式 " 的升级版:当对手在高端市场高举高打时,腾讯用生态整合实现降维打击。例如,微信 AI 搜索的 " 深度思考 " 功能虽依赖 DeepSeek,但最终答案仍优先调用公众号等腾讯系内容,既保障用户体验,又巩固数据主权。
四、AGI 梦想的 " 中国式解法 "
腾讯的 AI 战略本质是" 技术平权 + 生态赋能 "的双轨制:
1. 短期目标:通过 DeepSeek-R1 的成熟能力,快速补齐通用 AI 短板,提升产品竞争力;
2. 长期愿景:以混元大模型为核心,结合微信生态的数据优势,探索 " 人机共生 " 的终极形态。
正如 DeepSeek 官方所言:" 腾讯的加入,让 AI 从技术工具进化为基础设施。" 当 12 亿用户通过微信、QQ 等入口无缝调用 AI 能力时,腾讯的 AGI 梦想已悄然照进现实——不是造出超越人类的 " 神 ",而是让每个用户平等享受技术红利。
结语
放弃自研的论断过于武断,但盲目鼓吹 " 技术野心 " 亦非清醒。腾讯的选择,折射出中国科技巨头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生存智慧: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AGI 的终局或许尚未可知,但腾讯已用 " 生态 + 技术 " 的双重杠杆,撬动了 AI 时代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