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猫cos情人节的礼物:糖心app软件-肺部穿刺导航机器人在沪投用,手术时间从半小时缩至10分钟
在肺部疾病的诊疗中,穿刺活检取病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然而,呼吸中产生的运动位移十分干扰传统肺穿刺的精度,极度考验医者操作技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减少穿刺调针次数、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
2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东方医院获悉,该院周彩存教授团队研发了肺部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
52岁的吴女士是首批尝试用肺部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肺部病理活检的患者。2年前,她在外院接受了左肺下叶低分化腺癌术,但最近她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
复诊的PET影像检查显示:吴女士肺部出现多个微小结节灶,初步诊断很可能肺癌已经扩散。左肺下叶低分化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扩散,会累及多个重要器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期寿命。

患者准备接受机器人导航穿刺手术。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东方医院供图
在详细了解吴女士的情况后,周彩存教授团队建议吴女士接受经皮穿刺肺活检,取出最新的肿瘤标本进行基因检测以及PDL-1表达水平检测。
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是一项在CT引导下开展的、进一步查验病理“真身”的方法,而基因检测与PD-L1表达检测是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关键参考指标,这些检查对帮助临床医生为吴女士制定后续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活检势在必行。
在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的辅助下,不到10分钟时间,吴女士肺部的病理活检组织就被顺利取到,在穿刺手术过程中状态良好,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吴女士的穿刺组织病理的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她携带有HER-2突变合并PD-L1>90%。这种情况下,周彩存教授团队综合讨论推荐吴女士进入HER2-ADC药物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在穿刺活检过程中,肺小结节容易因呼吸运动而发生移动,不但增加了穿刺取样的难度,也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而且传统方法需要多次CT扫描来调整针位,以实现准确穿刺结节的目的,这也会引起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遇到病灶微小、位置隐匿的情况,难度更是升级。”周彩存说。

穿刺定位针到位。
团队方面介绍,本次研发的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采用“CT影像和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一次扫描,系统就可完成患者坐标与定位系统坐标系的配准,再根据手术路径规划,即可实现穿刺器械的准确导航定位。该项目的临床研究也是周彩存教授团队首个医疗器械类项目。
团队进一步透露,由于机器定位达亚毫米级,这从根本上提高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精准度,在该系统的辅助下,穿刺效率明显提高,气胸和出血风险显著降低;整个操作流程省去了手术过程中粘贴标识、测绘穿刺点及“分步进针”等步骤,原本30分钟左右的传统穿刺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至8-10分钟。此外,机器人的使用并不改变医生传统穿刺习惯,无需特殊的光学、电磁类配件的安装与配准,经过培训的医生可快速、精准使用机器。同时,最让患者担心的有关CT扫描次数和受辐射剂量也大大降低。
团队方面表示,这一机器人产品已经于2024年初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注册证,相关临床试验成果也于2024年11月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Lung Cancer》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