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网166.su黑料不打烊:糖心vlog国产最地址ios-对谈|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上)

糖心vlog官网 房产 2025-02-13 1 0

《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是摩洛哥著名作家阿卜杜勒法塔赫·基利托关于阿拉伯经典叙事作品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集,基利托从阿拉伯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入手阐明阿拉伯叙事文学的当代意义。在西方文学的参照系中,阿拉伯文学对读者来说从陌生变成了“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在“风从西域来:《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新书分享会”上,上海师范大学从事非洲文学与思想研究的姚峰教授,研究法语文学的复旦大学法语系陈杰副教授、复旦中文系讲师、青年学者秦振耀,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王笑潇编辑和出版品牌字句的策划苏远同听众分享了自己对于阿拉伯文学传统、文学经典的翻译等问题的看法。以下为讲座文字稿,分上下两篇发布,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拟。下篇可以点击:对谈|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下)

“《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新书分享会”现场

王笑潇:大家好,我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王笑潇,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四位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和交流《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这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讨论阿拉伯文学和叙事作品的文学评论集。大家印象当中对阿拉伯叙事作品比较熟悉的只有《一千零一夜》,其他作品可能都不太了解。正是因为我们对阿拉伯文学比较陌生,所以我觉得引进阿拉伯文学和相关的一些评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个也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字句文化引进基利托作品集的初衷。

今天主要是讨论《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这本书。这套丛书之前我们已经出了两本,一本是《告诉我这个梦》,另一本是《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套书,《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主要是基利托的文学评论,《告诉我这个梦》是他的小说创作,然后《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主要是谈翻译理论,这三个方向可以说代表了基利托在文学领域最主要的成就。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基利托,包括摩洛哥文学,以及它在整个世界文学当中的地位,我想首先应该是把它放在几条脉络里面:第一个是阿拉伯文学;第二个是法语文学,因为它身处法国殖民地,它是阿拉伯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并行的这样一个文化状态;第三个就是从地理方面来说,它地处北非,那也可以把它放在非洲文学这样一个框架里面。

今天我们请到的几位嘉宾是上述几个领域的专家:首先是姚峰老师,他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非洲文学方面的权威学者;陈杰老师来自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他是研究法国文学的专家;旁边的秦振耀老师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他的专业方向是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法国文学。

苏远:我补充一下,陈杰老师是法文系的系主任,是副教授,也是青年才俊,学习很厉害,学问做得又很好。那秦振耀老师还有一个笔名——秦三澍,他以这个名字翻译了很多法语作品,而且还获得过豆瓣的年度译者,自己也是一位非常出色又有才气的一个诗人。

我们应该了解“去西方中心”的阿拉伯文学

姚峰:我不知道今天来参加的嘉宾背景,我要很抱歉地说我不是阿拉伯文学的专家,但我的确最近一两年跟阿拉伯文学是有一点渊源的。我十多年前在做非洲文学,然后这两年在研究诺奖获得者——坦桑尼亚裔的古尔纳。他实际上是在桑吉巴尔出生的,十几岁时迁到英国去读书,然后就留在了英国。古尔纳他有阿拉伯语的背景,也会涉及阿拉伯文化和宗教,那就是因为这个机缘了解了一点阿拉伯的东西。

古尔纳对于非洲文学是有开创性贡献的。他的小说就是和过去我们所熟悉的非洲文学是相当不一样的。他特别强调在前殖民时代的东非身处的印度洋文明,这个文明主要就是由阿拉伯世界的商贸、宗教、语言,包括人口流动,货物流动所形成的一个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非洲相当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有学者说他颠覆了我们对于非洲殖民史的认知。过去我们对于非洲的认识,古尔纳是相当不满意的。他觉得我们过去很执着于殖民,认为非洲就是由被殖民者和殖民者构成的,但他特别强调在殖民时代之前的印度洋商贸文明。他认为非洲在殖民时代,也包括今天这个时代所呈现的样貌特征不仅是殖民者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也涉及到前殖民时代的宗教文明,包括宗教冲突、人种冲突、种族问题、种族矛盾,种族杂处和种族相容等,这其实在殖民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他觉得我们对于非洲历史、非洲文学的叙述被简单化了,他要恢复比我们理解更加复杂的非洲文学和非洲历史,这是一个机缘。

还有一个机缘是我也做一点儿法农研究。法农是法语界的思想家,这对我们理解非洲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理解非洲的社会心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法农是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加入了阿尔及利亚革命的。我的确在过去一年是做了一点儿阿尔及利亚革命的研究,今天阿尔及利亚也是一个阿拉伯世界,是法语区。所以就这样对这个阿拉伯世界有这么一点儿了解。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阿拉伯世界是一无所知的。我记得小时候只知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除此之外就不太知道阿拉伯世界的情况了。我们过去有一个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时代,就是第三世界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对阿拉伯世界是有一个要去和他们交往、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冲动的,但这种冲动到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了。我回忆到我们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印象主要来自西方,然后就是石油、蒙面女人和“9·11恐怖袭击事件”。所以我们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要检讨我们在所谓的改革开放后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扩大的世界还是一个缩小的世界,我认为我们可能比我们过去所认知的世界更小。我们的眼睛就是盯着日本、欧洲、北美、澳洲这些地方,但其他的世界比如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的古巴、南美、加勒比、非洲,包括我们的邻居印度,都是非常的陌生。我有一次想组一期稿子谈印度文学,居然很难找到合适的研究者,而且我到期刊上去查关于印度文学的研究论文也很难找得到。我觉得这非常的奇怪,那么伟大的一个民族,那么大的一个国家,他们的文学在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界却不太能听到声音。刚才我和在这里的一位北外研究生聊到这个话题,他也是做阿拉伯语文学研究的,我说我好像很少在比较好的期刊上读到阿拉伯文学的论文,他说的确是这样,我觉得这其实不太正常。所以今天出版社是出这本书,我觉得它一个很大的意义是要提醒我们应该恢复对于世界知识的认知。

王笑潇:刚才姚老师说到我们对阿拉伯世界其实是非常陌生的。而且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以西方为中介来理解阿拉伯文学,包括整个阿拉伯世界。因为我们比较熟悉西方,这样的视角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西方的语言和文化来理解比较陌生的或者比较神秘的阿拉伯世界;但另一方面又会让我们的眼光有所局限,我们不能原汁原味地理解阿拉伯世界,而且其中缺少了我们中国人的独特眼光。对我们的文明来说,阿拉伯文明意味着什么?我们今天讨论的《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它的副标题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基利托所说的熟悉其实就是从西方视角来说的,他认为我们可以从阿拉伯文学中找一点儿和西方文学相似的东西,从而通过西方文学的眼睛来更好地理解阿拉伯文学,也能够在现代世界推广从前不被阿拉伯世界之外重视的那些经典。他的这样一种视角肯定会对我们理解阿拉伯的整个文化有一种独特效果。我想请秦老师谈一下这样一种视角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秦振耀:刚才苏远老师对我的介绍是很丰富的,谢谢。不过我的“本行”可能不是法国文学,这个说法恐怕还不够精确。法语和英语都是我常用的工作外语,但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工作,我的本职学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也就是说,法国文学当然可以作为我们征引的内容物之一,但我们直接处理的研究对象恐怕不是、至少不优先是作为“国别文学”的法国文学。我本人是做比较诗学、翻译理论还有法国及法语文学的,很巧的是这三个领域恰好都与这本书、与苏远老师策划的基利托这套书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认为刚才王笑潇老师提到的话题非常重要。虽然我们是在上海图书馆这个面向大众的阅读场所做活动,但这个话题本身就体现了我们这几位学者所要维护的学术性这个向度。我首先来回应王笑潇老师抛出的这个话题。其实大家常常有一种基本的执着,那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原汁原味地去读解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某一种语言写作的文学。坦率地讲,恐怕连我们中国人自己也没法原汁原味地读解我们自己用汉语这个最熟悉的母语所写作的文学。因此,这件事情本质上其实是我所在的学科——也就是比较文学学科——的共事者们都不太焦虑的一个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话题是无效的,我只是想说,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最直接的答案。如果笼统地谈论基利托的这部作品或者他的写作本身能够带来的启发的话,可能有这样几点。

首先第一个,其实他是不太焦虑于王笑潇老师那个问题的,至少我读出来我感觉是这样,他有一种轻盈的游戏性的态度,就是想要通过西方来表达他自己,包括要以此种方式强调阿拉伯的独特性,而且不认为这里面有什么严重的问题。

与此相应的第二点,那就是之前我们在休息室里闲聊时就说到的:其实基利托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法国作者。他的名字肯定看起来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但我以前对此并不那么敏感,原因就在于我在巴黎做博士研究时已经在旧书店买过并且读了他的两本书,除了《告诉我这个梦》以外,他的同系列另外两本书我都是在巴黎期间读的,尤其是《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因为我的博士论文也涉及到翻译问题。

这个作者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非常法式的作者。有一点背景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他应该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在摩洛哥首都的大学拉巴特大学教授文学了,后来是在八十年代上半叶在新索邦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在读博士时其实是用法语研究阿拉伯语诗歌的。我们在座的很多读者都对上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的法国思想界的活跃图景非常了解。他当时的确与今天被归入到“法国理论”这个宽泛圈子里的一些思想家们交从甚密,比如说罗兰·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这几位都是他的贵人,同时也和他有很多理论上的探讨和互动。如果尖锐一点讲,他的研究某种意义上也一定是经过了以这几位思想家为代表的法国理论所筛选和过滤的,比如说托多罗夫曾两度帮他在自己主持的《诗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基利托其实论文发表得不少,影响力也还行,但在此之前学界一般把他定义为一个阿拉伯文学学者,当他在如此显赫的理论前沿杂志上发文后就不一样了,那个影响力是陡增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从他的受益过程,还是从他的话语编织、受遴选和被过滤的过程中,我们大抵也可以将他理解为法国学者。

他的国籍应该没有换,后来他返回到自己的祖国,但他教授的是法国文学,而不是阿拉伯文学。当他在摩洛哥的拉巴特大学读书时就认识了一个很好的启蒙老师,年龄大概和我差不多,也是刚进入高校任教的助理教授,在他的启发下基利托开始了对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所以他在学生时代的开端就是浸染在法国文学的氛围里的,他的很多知识结构也可以视作这一开端的延伸部分。

苏远:刚才姚老师和秦老师讲得都很精彩。我是这本书的策划编辑,也是字句lette的策划。秦老师讲基利托是一个法国文学研究者,这个确实是这样。他在大学里也教法文,但他有一个业余爱好,相当于他白天在大学里给阿拉伯的孩子们讲法语和法国文学,然后夜里回家他就开始自己的爱好,就是转而研究阿拉伯文学。但是他在从教的三四十年当中,他一直研究阿拉伯文学,做到退休才真正以一个虚构作家的身份开始写作。当他退休后,他有大把的时间了,他觉得他可以,可以来做一点儿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他之前业余时间几乎都献给了研究阿拉伯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

我们之前在澎湃对他有一个采访。他讲到法国已经有太多学者了,就不再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异域的法语学者了,但阿拉伯文学非常需要他。其实他自始至终都有非常强烈的一种民族主义,这样的说法可能太过了一点点,但他是非常热爱他的阿拉伯文化的,他对这个身份和自我认同是非常强烈的。其实在这几本书当中,包括第一本《告诉我这个梦》是一个虚构作品,是一个小说,但是小说里面若隐若现的好像又有一点自传的影子。你能感觉到作者其实很强烈地想追寻他的国家和他身处的文化,比如故事里的同学和他同事们的尊重以及认同的,他希望除了《一千零一夜》里的那几个故事外,他们能对阿拉伯文化真正地感兴趣。这不是一个严肃、悲情、凝重的那种故事,因为基利托会自我嘲讽,而是有一种博尔赫斯的轻盈感、幽默感。他以自我嘲讽化解了自己的乡愁或者是对自己民族的那种哀愁。

《告诉我这个梦》中他作为一个主人公在美国开一场讲座,当时有一些女性学员,甚至有一些社会上的同学来听,但有一些妇女一边织毛衣一边听他讲座。他感觉他的讲座好像也没有用,你怎么能寄希望于这些编织女性来了解阿拉伯文化?在这个讲座之后难道她们会对阿拉伯文学产生兴趣吗?

我因为做这个书还找了一些阿拉伯相关的历史书来看,有一本《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中文版译文也特别提到了“911”,他说这本书是他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为西方读者写的。

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所提到的“黎轩”被考证为埃及的亚历山大,这是中国和阿拉伯最早的间接交往线索。到唐朝时,已有人员直接往来的明确记载,开通了海上航线,如唐代旅行家杜环在8世纪中叶曾到东非,在被阿拔斯王朝俘虏后,曾撰文描述巴格达。15世纪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航行到过阿拉伯半岛。因此,从地域上来说,就是“风从非洲来”,但从历史上来看,阿拉伯,应该就是我们曾经称之为西域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后面将活动名定为“风从西域来”的原因之一。

姚峰:我也想说一句,我们现讲要去中心化,就是要去西方中心,但如果我们对西方之外的世界都不了解,我们怎么去西方中心?我们都是研究外国文学的,但像秦老师就特别好,因为他是做比较文学的,我想他很了解中国文学的,而我们大部分外国文学的学者并不了解中国文学,就是连自己的文学传统也不知道。除此之外,我们连欧美之外的文学也不知道,那这样还怎么去西方中心,其实是去不了的。最后的结果就是瞎去,东去西去但就是走不出来。我认为特别强调的是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全球性知识,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

经典作品的“内部封闭”和“外部封闭”

王笑潇:我接着姚老师的话来补充几句,因为我是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中国文学其实和阿拉伯文学一样面临着同样问题,就是在西方人眼中它也是一个比较弱势的文学。之前我读书时听老师讲过一个例子,他在美国看见一本讲越南文学的杂志,或者是一本学术期刊,他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越南文学好像并不是非读不可的,不读也可以,认为它是不重要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从西方人的眼中来看中国文学,那可能就是跟我们看越南文学差不多。那么中国文学在面临这样一种全球环境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至少要让人有了解、阅读的冲动?中国文学包括其他弱势文学,好像一定要有西方的肯定才能有一定的地位,这样一种全球的文化环境是不是也值得反思?

然后另一方面,说到全球环境,现在整个世界其实并不是割裂的,各种文化都处于这样现代性当中。阿拉伯语文学也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当中那样一直保持一种古典的、神秘的特色。如果大家看基利托的《告诉我这个梦》,你可以发现他这个小说是非常现代的,是像博尔赫斯那样的小说,它整个叙事结构都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故事讲的也都是现代社会的一些事情,而阿拉伯世界的作家、学者的生活其实也是非常现代的,当然这可能也跟他主要在法国从事工作有关系。那基利托的作品和评论作为一种现代文学,在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包括人物的设置上,他从西方现代文学中吸取了哪些部分?我们请陈杰老师谈一谈。

陈杰:好,谢谢王老师。我刚才在听姚老师讲到全球视野不要局限在单一的国别文学时,其实我一度强烈地陷入到自我反思中,在想是不是我就是只熟悉自己所研究的法国文学,但对自己的母语国家的文学其实还不够了解的。当然我也很羡慕秦老师的经历,他就可以从比较的视野下去做文学,那毫无疑问就是你带着比较的视野时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更好地认识或者说真正地走近他者。就像这本书里引用的诺瓦利斯那句话,他说“只有将自我他者化,也就是自我改变,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他者。”所以我觉得交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可能我还在想把我自己引入到这个聊天当中来,所以我想先说一下今天其实蛮惭愧的,因为刚才笑潇老师在做开场时讲到“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几位相关专家”。我觉得这句话里“相关”我够不上,“专家”更够不上,所以我是一个不相关的闲人,但不相关的闲人让我觉得有一个好处,就是我有一种陌生感,那这一陌生感可能也是我在阅读这本书中最真实的一种感觉。因为自己学术背景的关系,可能更多会读一些与法国文学,尤其是跟自己相关的一些研究或者说一些作品,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近期而言比较有冲击性的阅读体验。

就这本书的副标题——一种陌生的熟悉感,那我在读的时候可能只剩下陌生感了。这种陌生感其实是非常好的,因为这种陌生感可能来自于书中大量地出现一些原先我并不熟悉的人名或作品,他带给我的就是强行把我拉出我自己原来可能感觉舒适的阅读区域。但同时又像基利托所说的那样,他又让我经历了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是我们在接触一个陌生事物时,我们往往会为了某种打引号的自保,某种阅读的安全感,强行地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我在一定程度上是做了这样的一个工作的,也就是说我会不自觉把从书中那些陌生的人名和作品跟我所已知的东西连接起来。

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并不是一个把未知归化成已知的过程,而是用这些完全陌生的元素去挑战我已有的文学史知识体系,进而让我重新认识法国文学。我觉得这是非常愉悦的体验,所以我也欣然接受以“闯入者”的身份来到今天这个分享会,而“闯入者”这个词也出现在了这本书里面。

刚才大家其实聊了非常多与交流相关的话题,以及交流的迫切性,比较视野的必要性。那我可能会讲一个与他相反的问题,就是封闭性问题。

基利托在书中写到,在很多国家的文学里,经典作品往往都是封闭性的。而按照我的理解,这种封闭性在书中表现为一种双重封锁:内部封锁和外部封锁。内部封锁是什么呢?用书中的话说,就是通过叙述,“给真理和智慧蒙上面纱令其变得晦涩。”比方说在这本书的第110页,基利托讲到阿拉伯文学上的一部经典——《哈义·本·叶格赞》,这本书的作者伊本·图斐利说他确实揭示了本该秘而不宣的智慧,但他采用了一种迂回的方式,也就是说蒙上一层纱,以至于只有那些准备好理解他的人才能够参透。基利托引用了《哈义·本·叶格赞》中的话:“这些秘密被我们写进了几页纸里,并小心翼翼地覆以一层薄纱,配得上的人能够一眼看穿,但对于那些不配更进一步的人来说,薄纱密不透光,无法穿透。”这是他讲的一个内部封闭性,通过叙述给真理和智慧蒙上一层面纱。

除了这一层内部封锁外,还有一层外部封锁。外部封锁就是对于翻译的拒绝。我们可能谈的更多的是翻译如何促进文明的交融,但基利托在书里强调翻译并不总是处在这样美好的现实当中。书的第36页,也就是《如何阅读卡里来和笛木乃?》那一章里,有这样一段话:“现实并非总是这般美好,翻译往往发生在竞争和敌对的背景之下,许多民族都不允许自己的神圣文本被翻译。神圣文本经过翻译就有可能会被砍削,因为他离不开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居所。”这是从语言的保护层面来讲,他认为某些经典的神圣文本不能离开他自己的语言所赋予的一个居所。另外是出于政治考虑,他也举了第二个例子,就是《卡里来和笛木乃》。他说那位印度的哲学家在为国王写下这本智慧之书之后,倒是不担心翻译会背叛原文,基利托说,“他完全不担心被背叛,甚至他希望如果真的不得已要被翻译的话,最好彻底遭到背叛。”他的担心源于一个政治性的考虑。作为印度人,“他担心波斯人将其据为己有,把书里面的内容学了去,从中汲取力量和荣耀。”所以他写完这本书,给国王看了之后,不仅不翻译,而且直接把这本书封禁起来,再也不许任何人来看。这是外部的人为强加的封闭性。基利托引用了尼采那句话“翻译就是征服”,《卡里来和笛木乃》的作者拒绝翻译,因为印度人不想被波斯人征服。当然最后尽管百般设防,这本书还是被波斯人“巧取豪夺”,翻成了巴列维语。这是这本书里面所提到的双重意义上的封闭性。

姚峰:像我们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经典不能翻译出去。但想一想中国历史上我们的经典好像没有把它给锁起来,谁来了也不让看。不过我们中国人过去有个说法叫“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我们认为我们是文明的国度,而周边都是不太文明的地方,甚至是野蛮的地方,而像今天孔子学院这种做法,孔子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就是说不会主动把我们的东西送给人家。但过去比如我们周边的日本、安南、朝鲜这些国家,如果他们认同中国文化,愿意过来学,我们也是愿意教的,这在过去的历史中确实很多。所以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经典要锁起来不让别人看,而且如果翻译过去好像是有重大损失似的,这一点我是很难理解的。

苏远:我记得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的一个作家,他写过一部《我的名字叫红》,那本小说虚构了一群土耳其的细密画作家们。他们当时如果想看哪一个画卷或者是画稿,那其实很难接近它,因为那些东西全部都被锁在国王的宝库里,要进去就只能进去一次,要想办法拿到钥匙进去,然后还不能带走,那他们是从夜里通宵达旦地看,看到心驰神迷,有一点儿走火入魔的那种。但他们就是不停地看,并以这样的一种精神来接近他们的文化。哪怕是他们自己国家的,是属于他们前人的艺术上的经典,他们也很难接近。我当时看到这里我特别吃惊,我觉得国王的画,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那些皇帝放在后宫的那些画作,这是私人物品,他可能不愿意给这些底层的人看。但我觉得像画院的画师应该还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前人大师们的作品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还是和当时16世纪的文化历史背景相关的,因为那个故事就是以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为主。因为它一方面是受到西方像西班牙、威尼斯的一些威胁,他们处于这种威胁下,我觉得也帮我们理解阿拉伯国家对于自己文化的这种保护。我不能示以外人,我得保护起来。如果我被翻译,那就好像是说我被征服了一样。是不是这样的文化心理?

王笑潇:我接着刚才陈老师讲的翻译问题也补充两句。一本域外著作的翻译,会给人一个看待世界的新的眼光,就像戏剧之于阿拉伯人。不仅是文学,包括各种其他学科门类,不光是具体作品,就是一个学科的分类,也可以改变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刚才姚老师提到近代晚清变法,其实当时一方面在颠覆原来的经典,另一方面也在通过翻译建立新的学科,来重塑对于世界的认识。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西方的社会科学经典,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的著作。我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些学科门类的介绍进来,比如说如果没有政治学的引介,那中国人对于政治的思维,永远是君臣的关系,不会有现代的政治思维。如果没有严复翻译《群己权界论》,也就是《论自由》,那中国人就不会从权利责任的视角来认识社会。

刚才陈老师说戏剧给阿拉伯人一种新的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看待文学的眼光。我想中国人也是通过西方文学理念的引进,小说之类的作品才会有现在的文学地位,包括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它其实是用考据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小说。以前这些考据的方法一般只能是用在儒家经典上面,乾嘉学派把这些方法发挥到极致,最后鲁迅却把这些方法用在小说上面。那些乾嘉学者肯定会觉得这样很荒谬。这么一个严肃的方法怎么能用在小说上面呢。外来文化放入引进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个看待我们自己本来的文化,乃至看待整个世界的一种新方法。我想不光是西方的东西,如果我们以一种虚心的心态接受阿拉伯的文化,那么它一定也能给我们新的眼光。在这方面,我们又和西方人处在同样的位置了。但是西方人好像并没有这样一种虚心的态度他们好像倾向于把阿拉伯文化纳入到他们的文化里面,比如他们看待《一千零一夜》就是纳入法国人看待小说的这样一种传统,这样它才获得了经典的地位。

「活动」注册就送新人大礼包

84.29MB
版本V9.84.14
下载安安老师糖心vlog资源文件安装你想要的应用 更方便 更快捷 发现更多
喜欢 18%好评(87人)
评论 40
0 1 2 3 4
详细信息
  • 软件大小: 81.23MB
  • 最后更新: 2024-09-16 18:34:53
  • 最新版本: V8.28.17
  • 文件格式: apk
  • 应用分类:ios-Android txvlog官网怎么进
  • 使用语言: 中文
  • : 需要联网
  • 系统要求: 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糖心带眼罩妹妹是谁演的,糖心vlog哪个漂亮
二,糖心vlog更新至第8集,亚洲精 产精华精华液好用吗
三,奶咪直播tv版最新版本更新内容,糖心玛瑙的功效与作用
四,糖心vlog官方入口直接进入,糖心vlog在线观看_糖心
五,糖心vlog新官网入口,赵丽颖带儿子逛商场
六,吃瓜爆料大全网站,51吃瓜今日吃瓜入口黑料
七,3产麻花好还是 好,糖心vlog会员兑换码免费领取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9-8888-666
加载更多
版本更新
V1.22.17
全智贤在恐怖片中的表现,糖心vlog樱桃资料

猜你喜欢

包含 饿了么 的应用集
评论
  • 4天前
    3dm手游网糖心vlog官网入口
  • 糖心vlog日常 7天前
    吃瓜网t7wcc
  • 他的奶香小仙女全文免费阅读 7天前
    糖心柚子猫完整免费
  • 吃瓜爆料聊天记录QQ群(永久免费) 6天前
    糖心玛瑙
  • 天美影传媒有限公司宣传片 2天前
    糖心的官方新版本下载
  • 沉沉糖盒之酒心糖 4天前
    典心 金玉满堂
  • 新来的猫一直呼噜呼噜 5天前
    猫可以吃梨吗
  • lubuntu最佳线路检测3 4天前
    17吃瓜官网
  • 巨胸爆乳露双奶头被 在线观看 4天前
    淑女典心全文免费阅读
  • 糖心viviqin是谁 9天前
    冬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