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唐伯虎高中生:黑料不打烊2024-北冰洋变无冰洋:威胁或良机?

我不是糖心vlog 商业 2025-02-11 1 0

【编者按】

北冰洋似乎离大部分人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它影响着一切。这里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中心。2018年9月,芬兰《赫尔辛基报》记者尤西·孔蒂宁随海洋学家谢米列托夫和他的团队出发前往拉普捷夫海探清水下冻土的状态,那里此前被称作诺尔坚舍里多沃海(Норденш-ельдово море)。尤西·孔蒂宁的俄罗斯血缘来自祖母,她的童年就在西伯利亚度过。为了追随祖母的足迹,他不仅掌握了流利的俄语,还在西伯利亚居住了一年,得以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本文摘自《西伯利亚一年》,[芬] 尤西·孔蒂宁著,颜宽译,云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2025年1月版。澎湃新闻经理想国授权刊发。有删节。小标为编者所加。

《西伯利亚一年》书封

变暖的西伯利亚

未必有人会想到,西伯利亚人也会担忧气候变暖。当11月的严寒仅仅只有零下30度时,隔壁村的男人向我抱怨天气变得太暖。“从前这个时候已经零下40度了。”据我的观察,所有西伯利亚的成年人都认为气候变暖了。而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雅库茨克在4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2.7度,而冬季平均气温更是上升了3度至4度。

与此同时,反常的天气现象越发频繁出现。2016年10至11月雅库特东北部出现大量降雪,其降雪量超过了平常整个冬季的总量。雅库特马无法从2米厚的雪堆下挖出食物,许多马儿被饿死或者不得不被人打死。西伯利亚西北部的亚马尔半岛入冬后也遭遇了反常的回暖现象以及雨夹雪,这是因为北冰洋无法及时结冰,从而将湿润的空气吹向了大陆。2013年11月,雨水降在厚实的冰凌上,遇冷结冰后形成了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导致6.1万头鹿因为无法用蹄子刨开冰层找到食物而饿死。

气候变暖也影响了西伯利亚大自然。原始森林的动物向更北部迁徙。而在雅库特出现了蝮蛇、螨虫以及几种该地从未有过的鸟类——椋鸟与凤头麦鸡。青蛙、紫貂、松鼠、狍子与驼鹿比之前更频繁地出现在北部地区。

生物学家亚历山大·索科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околов)在亚马尔的叶尔库塔(Еркута)科研站研究狐科动物,该科研站位于北极狐活动的南部边界与狐狸活动的北部边界之间。在叶尔库塔区域一开始只有40处北极狐洞穴,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两处狐狸洞穴。北极狐开始向北退却,而狐狸的数量有所增长。苔原食物链中最重要的野兽是旅鼠,它们的数量会在几年内阶段性地循环变化。但索科洛夫认为,现在这个循环被打破了。从前,亚马尔北部的萨别塔只有旅鼠,现在田鼠成了那里的大多数。

气候变暖对于立于永冻土之上的北方基建来说也是致命的。如果冻土开始松动,诸如萨列哈尔德(Салехард)、诺里尔斯克、雅库茨克和阿纳德尔这样的城市就会直接坍塌。根据俄美研究的数据,如果气候果真到了最坏的地步,那么到2050年建筑物的承载力将降低75%至90%。

哪怕是现在,建筑物也已经开始倒塌,但这也与错误的设计方案、施工时的疏忽大意、维护时的漫不经心以及地基渗水相关。

拉普捷夫海科考:水下冻土崩解,海洋甲烷排放增加

冻土带温度的上升情况根据地理位置,土壤与自然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在亚马尔,根据玛琳娜·列伊布曼的计算,自1987年起,各地方冻土温度上升了2度至4度不等。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冻土之上的土壤活动层来追踪冻土的情况,也就是弄清楚夏天解冻了多少米的土壤。自1980年起至今,亚马尔半岛各地方的土壤解冻深度增加了10厘米至30厘米不等。

如果活动层在冬季未能冻结实,那么永冻层就会开裂并最终完全消融。现如今永冻区南部边缘正面临这样的情况。“从前,我把棍子插进土壤,它就会死死抵住冻土。现在不是这样了,冻土融化了,地下已经不能保存肉和鱼类了。”来自西西伯利亚尤格拉的鹿民塔西曼诺夫(Тасьманов)向我分享他的经验。中蒙边境的永冻土温度还勉强低于零度,但那里永冻土的消失也只是时间问题。

冻土经历了数十万年才达到今天的厚度。它不可能像冰川和洋面冰盖那么快消融。永冻层可能深达1500米,所以即使在最可怕的气候条件下,它也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会融化殆尽。是的,因为气候变暖,永冻土开始融化了,但人们并不认为,它是导致气候变暖加速的主要原因,这只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威胁。

美国科学家,冻土专家凯文·舍费尔(Кевин Шефер)根据2014年的综合计算提出假设并认为,永冻土到2100年将向大气释放1200亿吨碳。这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5.7%,它将提高全球温度0.29度。与此同时,甲烷贡献了0.06度。2100年后,冻土将释放剩余60%引发温室效应的气体。

但是西伯利亚的永冻土不止在大陆,还在海底。雅库特北部海岸常年接受两片浅海的冲刷——拉普捷夫海与东西伯利亚海。一万五千年前,这两片大海根本就不存在,彼时那里是一片猛犸行走的冻土草原。后来,欧洲与美洲大陆的冰层开始融化,海平面随之上升。当水位上升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了120米。永冻层被淹没在水下,并在水压与盐的作用下开始融化。

早在1990年代,人们认为水下的冻土处于稳定状态。根据研究者的海底地图显示,它的厚度可达200米至300米,尽管事实上,这一点并未得到考察。后来从北冰洋传来了令人恐慌的消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洋学家伊戈尔·谢米列托夫(Игорь Семилетов)在拉普捷夫海的近岸水下,也就是1981年到1982年苏联科学家打孔取样的地方,钻了几个探孔。结果显示,那里的冻土在以平均每年14厘米的速度融化。而其中几个探孔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冻土痕迹。

2018年9月,我随谢米列托夫和他55人的团队出发前往拉普捷夫海,那里此前被称作诺尔坚舍里多沃海(Норденш-ельдово море)。此行的目的是探清水下冻土的状态。此次科考探险将持续5周。我们的科考船是俄罗斯科考主力舰“凯尔德士院士号”。这艘于1980年在芬兰打造的船舰配有4台芬兰瓦锡兰(Wartsila)公司的动力推进器。即使在海风达到22米/秒以及海面上掀起数米高巨浪的情况下,科考船依旧能稳当地缓慢前行。

身处船舱内,我有一种回到1980年代芬兰的感觉。舒适的舷窗采用红木装潢,门锁是芬兰Abloy公司的老款门锁,还有Ericsson公司的转盘电话,甚至茶壶也是国产的欧拉牌。食堂一天供应四顿餐饭,由中央广播通知。浴室一周开放两次。唯一的缺点是船舰内的时间为莫斯科时间,这意味着在拉普捷夫海上,我们需要昼夜颠倒地工作与休息。

我们的科学考察也遭遇了一些波折。刚抵达拉普捷夫海时,我们不得不白白浪费5天,尽管当时正是利于科研的好天气。原因是我们的准入日期被弄错了。可赞助本次科考的俄联邦科学部并不急于更正自己的错误。小道消息称,这是其他学者在从中作梗,此前他们因为这艘科考船产生过一些摩擦。

科学家们全程都在研究水中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当我们抵达拉普捷夫海时,科学家们打开了3种不同的声学探测仪。船只开始在空荡荡的海面上曲折航行。根据声呐的信号反馈,屏幕上显示着我们脚下的海底剖面图。接着在一片蓝色平原上出现了仿如火舌般的红色柱状物:“Seep!泄漏!”

这些火舌是水中的甲烷气泡。人们认为,气泡来自永冻层的水合物,从永冻层进入海水。通常,海底渗出的气体不会排入大气,因为它会在微生物与氧化作用的影响下被分解。但是拉普捷夫海的平均深度仅有45米,部分气体还是能够冒出海面。

2010年,谢米列托夫与他同为科研工作者的妻子娜塔莉亚·莎霍娃(Наталья Шахова)在《科学》发表了震惊学界的文章。他们计算得出,拉普捷夫海与东西伯利亚海将每年向大气释放800万吨甲烷,这比全世界海洋的甲烷释放量加起来还多。这就意味着北冰洋底有一颗甲烷炸弹正在倒计时。根据谢米列托夫与莎霍娃的计算,东部大陆架蕴藏了100亿至140亿吨的碳储量。如果冻土消融加速,其中50亿吨碳将以甲烷的形式进入大气,这相当于眼下大气中的甲烷总量。如果释放量达到500亿,就会引发灾难,这个星球上大部分区域将不再适合生存。

在本次旅途中,谢米列托夫的团队在勒拿河三角洲处测定的甲烷含量是普通水平的10倍。小组格外仔细研究了他们此前发现的3个大型海底油田。这一次,他们测定了其中一处的排放量。谢米列托夫认为,那里的甲烷排放量在他们5年的观测期内增加了3.6倍。

科学小组的成员形形色色,有微生物学家、海洋学家、水利学家、生物地球化学家、岩石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冻土研究者。地球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海底的地层断裂。甲烷似乎正是从那里冒出来。地震数据证实了水下冻土已经崩解的猜测。冻土上层已经融化到距离海底20米至40米的深度。有许多地方在泄漏气体。但要获取冻土的准确数据,必须使用钻头。一颗深钻头价值数千万欧元,除了石油公司,谁也掏不出这样一笔钱。

大陆的冻土平均温度大约为零下10度,而水下冻土的均温大约为0度。也就是说,那里的冻土解冻并不需要特别多热量。我们的冻土专家弗拉基米尔·图姆斯基(Владимир Тумский)认为,冻土层只在一开始融化得很快。“随着融化深入,它的速度会一直降低,直到每年几毫米。”图姆斯基猜测,更明显的融化发生在受地热影响的冻土底层,那里的消融情况比断裂处厉害得多。

谢米列托夫的甲烷威胁论备受争议。美国学者大卫·麦克奎尔(David McGuire)认为,北冰洋海底冻土水合物中的甲烷储量仅有大约3076千万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不认为海洋甲烷会是百年间内威胁气候的重要因素。芬兰的气象研究所在拉普捷夫海岸安装了测定设备。据小组组长图托马斯·劳里塔(Thomas Laurita)说,他们没有从来自大海的气团中发现高浓度甲烷。恰恰相反,甲烷从西伯利亚大陆飘来,它们来自沼泽与油气开采。

水下冻土仍旧是一个谜,这是冰岩圈内最缺乏研究的领域。很难说甲烷排放是否还会增加,因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谢米列托夫坚持称,甲烷威胁不可忽视。“我们不是危言耸听,但这个可能性不容忽视。为了了解更多,就应该研究这个现象。”他说道。

延长的北海航道通航期

我们在北冰洋的海面上迎面遇见了一艘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船——一艘撑起荧橙色风帆的白色帆船。黛娜女士号自东向西航行,它的船员是一对60岁的波兰夫妇—沃诺夫斯基一家。驾驶快艇航行北冰洋——这简直是科幻小说的主题,哪怕就是在最近几年也不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

21世纪初,就连凯尔德士海军上将号也不可能驶入拉普捷夫海。我们此次线路的最北端是维利基茨基(Вилькицкий)海湾,我们在那里绕过了大陆最北端的切柳斯金(Челюскин)海峡。科学站的建筑物远远地耸立在岸边。从前,维利基茨基海面甚至在9月也飘满浮冰,而此时的北冰洋,恰恰相反,是一年之中浮冰最少的时刻。那时候船只要在破冰舰的陪伴下穿行洋面。2005年,海湾第一次解冻,洋面上没有了冰块,从那以后它只在某年的9月结过一次冰。我们轻而易举地通过了解冻的海湾。

拉普捷夫海洋表面的水温在那一年特别高,比正常水平高出10度。这很不利于海水结冰。西伯利亚影响气候的剧本有很多,其中最悲伤的,同时也是令西伯利亚本身受损的一种是:北冰洋变成了无冰洋。这里的夏季冰覆盖面积在40年间减少了一半,总体体积缩减了3/4。洋面上的冰层厚度不断打破最薄纪录:夏季最薄冰层的纪录保持者暂时是2012年,冬季最薄则归属2017年。

与此同时,常年冰区的面积减少到1/3。著名的俄罗斯科考站原本可以建于流冰之上,但现如今就算在北极点也不找一块适于它扎根的冰,该科考站被迫关停。 2013年,该科考站驻扎的冰块开裂,生活区漂向一边,而食物储备漂向了另一边。科学基地的成员们不得不等待核动力破冰船亚马尔号的救援。

按照这样的速度,北冰洋在近年来就会变成无冰洋——常年冰区将完全消失。冰块之所以融化,是因为极地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3倍。根据预测,北冰洋将继续升温,截止到2100年,极地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能升高整整10度。

尽管气温上升,但大自然的力量并没有停止制造惊喜。谢米列托夫的团队本应该考察位于拉普捷夫海以东的东西伯利亚海的甲烷释放情况,但出人意料的北风向那里送去了大片浮冰,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

在一个美丽的10月天,船只附近平静如镜的海面结出一层纤薄的,仿佛薄饼似的冰层。海面就此开始结冰。拉普捷夫海是北冰洋的制冰工厂。水量充沛的河流向这里倒入比普通海水更易结冰的咸水。风掠过岸边的冰块与无边无际的浮冰,形成一大片化冻的水域。那里将形成新的大型浮冰,横穿极地的洋流将这些浮冰从北送往东,加速海洋披上白色外套的过程。

现在,整个造冰体系都被破坏了。我们恰好碰上了一个德国—俄罗斯—美国联合科研小组,他们驾驶破冰船进入拉普捷夫海北部研究冰面。根据他们的观察,常年冰已经变得像格罗格酒的冰块一样:更薄,更易碎,稍有风暴就会融化与分解。

北冰洋冰层的消失不仅仅对于北极熊与海象来说是致命的,它们也将通过整个机制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反射率”的降低。有雪层覆盖的冰面与土地能够将90%的阳光反射回宇宙。没有雪层覆盖的冰面能反射60%,水面只能反射10%。据统计,变薄的洋面冰层与雪层覆盖已经加剧了太阳的热效应,其影响相当于大气层中增加了一半的二氧化碳。

北冰洋似乎离大部分人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它影响着一切。这里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中心。北半球的天气取决于北极点与赤道间的温差。因为高低温差的缩减,大气压可能会停滞在某个区域,从而造成气候灾难频繁:寒潮、雪暴、水灾与旱灾。2018年的冬末春初,芬兰与俄罗斯西部的人们都在滑雪,天气冷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没有变暖。同一时间的北冰洋气温升到了同期历史最高。

北冰洋冰块的消失并非某种不确定的威胁,而是一场近在咫尺的灾难。世界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危险,整个系统将发生变化,气候甚至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也会变暖。据说,正是这种气候急剧变化将火星变成了一颗干燥的死星。如果我们想要阻止它,就要从自身开始:据统计,每个西方人每年平均可以消耗30立方米的北冰洋冰块。

有一部分人反而会因冰块融化而高兴地尖叫。对于航海家而言,无冰区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良机。北海航道现在有整整3个月的通航期——从8月到10月,而气候变暖可能显著延长这一时期。

北海航道缩短了从欧洲到东亚的距离,相比于借道苏伊士运河,它缩减了10000公里的航程。但它至今还不算热门。航道西段较为活跃,那里有从萨别塔港口出发的天然气轮,从隶属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有限公司的“极地之门”货运码头出发的油轮,还有诺里尔斯克镍工业公司的镍矿货运船。驶过整个北海航道的船只现在还很少见。在最忙碌的2013年,总共有71只船横渡整个北冰洋,但后来这样的航行就变少了。2017年,横渡船只仅有28艘,也就是苏伊士运河一小时的通航量。整整一个月里,我们在航道东段仅仅碰见过两艘俄罗斯破冰船—索莫夫号(Сомов)与泰伊梅尔号(Таймыр)。

北海航道的冷门不仅与严酷气候有关,也与开销有关。一条通航期极短的航道在航运公司眼中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方案,因为他们的货运计划是以整年为时段安排的。哪怕北冰洋在秋季结冰较晚,该航道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还是被冰层覆盖。船只要驶过北海航道,就要向俄罗斯破冰船支付伴航费用。经计算,只有当破冰费价格下降85%,一趟航运才能收回成本。北海航道还需要拓深水道以及发展港口基建。这里的信号太差,服务也不行。总共有6艘核动力破冰船服役于北海航道,其中两艘很快将退役,另有3艘在建,但工作进度缓慢。

俄罗斯有意保护自己在北海航道的利益。它为自己划定了370公里的经济带,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确定了航行规则。所有船只必须提前15天通报自己的航程,相比之下苏伊士只需要提前48小时。只有俄罗斯船只允许在航道运输石油、天然气与矿石……

俄罗斯盛邀外国船只光临北海航道,但与此同时又迅速加强北方的国防。2013年,俄罗斯设立了新的北极军区。苏联解体后,军队一度撤离北极诸岛,但他们现在又在科捷里内岛(Котельный)、弗兰格尔岛与施密特海角(Шмидта)设立了国防卡哨,在北极地区布置了新的防空系统。北方舰队数次在喀拉海(Карское море)与拉普捷夫海进行反潜艇破坏活动的国防演习。

冰块融化引起了天然气与石油公司的巨大兴趣。根据计算,俄罗斯境内北冰洋东部与远东大陆架蕴藏着海量的矿石资源,包括120亿吨石油与1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只有国有公司被允许在北冰洋开采石油。俄罗斯石油公司联合美国艾克森公司在喀拉海底打了一口测试钻井,但结果并不理想,而且美国公司因制裁也退出了计划。现如今,俄罗斯石油公司正结合地震数据寻找楚科奇海与拉普捷夫海底的石油,但距离下定决心开凿探井还早。暂时所有的忙碌更多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经过计算,只有当油价上升到150美元,极地石油计划才有利可图。

全世界还没有可以预防冰面石油泄漏事故的技术。石油包裹着冰块,能随之四处移动。2010年,墨西哥湾的泄漏石油只收回了22%,其中冰面地区的回收率几乎为零。北方少有能分解石油的微生物。而更可怕的是,如果北冰洋石油开采计划真的落实,那么燃烧极地石油储备就一定会增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加快全球变暖。

变暖还是变冷

回程路上的地平线景观提醒了我们正身处何方。一大早,一块白色物体从拉普捷夫海的西北面冒出来,宛如一艘突然出现的船舰。我透过望远镜观察到那是一座冰山的尖峰,但无法确定它的高度以及与我们的距离。位于我们西北侧的北地群岛也常见从冰川分离出来的冰山。

凯尔德士院士号经过维利基茨基海峡,返回喀拉海,我们从那里继续航行驶过叶尼塞河与鄂毕河的大型三角洲,经过亚马尔半岛抵达喀拉海峡(Карские ворота)南边的新地岛(Новая Земля)。我们从这里由西伯利亚进入巴伦支海,几天后又折回阿尔汉格尔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返回到5周前的起点。科学家们已经满载样品,它们将在实验室中被研究好长一段时间。

尽管北冰洋的永冻土正在消融,俄罗斯的科学界却认为,我们正在进入新的冰川期。但伊戈尔·谢米列托夫认为眼下气候正在变暖,那些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工作的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的科学家们也认同这一全球共识,认为40万年来的大气最高温度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含量提高均由人类活动导致。

但受国家资助的科学团体对此表示怀疑。凯尔德士号的几位研究者就宣称,他们并不完全相信这套气候变暖的说法。许多俄罗斯科学家与政治家偏好谈论气候循环、由太阳活跃程度变化以及地球公转轨道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实际上正在迈入一个小规模冰川期。

雅库茨克冻土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特别相信这一点。当我在2008年第一次造访研究所时,人们介绍我与研究所所长维尼阿明·巴洛巴耶夫(Вениамин Балобаев)认识,他被介绍为气候领域的大专家。头发灰白的巴洛巴耶夫在一间甚至没有电脑的办公室接见了我。他说不出雅库特平均气温的变化,但却信誓旦旦地称不存在任何全球变暖,反而是太阳活跃程度的降低将导致气候变冷。“最后一段温暖期是在1940年代,自那以后气候就开始变冷。气候变暖很快就会结束,新的降温期要开始了,估计会在2050年达到顶峰。”巴洛巴耶夫预言说。

太阳活跃程度对地球气候循环的影响众所周知。但大量研究表明,它对气候变冷的影响最多只有0.3度,也就是说远远低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怀疑论者无论如何也无法推翻温室气体对大气升温的影响,因为这属于物理学常识。谁要是想要否认这一点,无异于承认地平说或者否认重力不存在。但俄罗斯总是有自己的说法,无论谈及历史、克里米亚、运动还是气候变化。

巴洛巴耶夫去世于2011年,他还没来得及见证自己的理论获得成功,但他的学说延续了下来。当我于2017年再次造访冻土学研究所时,新任所长依旧援引巴洛巴耶夫的理论模型,只不过稍微变动了一下日期:寒冷期应当始于2018年。但现在看来,这个日期看来需要再次校正了,因为雅库特的冬天似乎还在升温。尽管如此,研究所还是准备了两套稳固雅库茨克建筑物的方案:一套应对气候变冷,一套方案应对气候变暖。

……

苏联时期,人们幻想过西伯利亚的气候变暖。一名对未来满怀天真信心的法国记者在《我看见了西伯利亚的生活》一书中描述了实现该幻想的计划。某位别先斯基(Пещанский)教授准备通过挥洒碳粉来融化北冰洋的冰块。工程师鲍里索夫则提议将北冰洋的水注入太平洋,这将形成一股从大西洋到北冰洋的强力洋流。工程师列奥恩季耶夫准备通过核能电池加热贝加尔湖水,这样将提高叶尼塞河的水温,而通过叶尼塞河也能加热北冰洋。

现在人们尝试搞出更荒唐的点子,只要能够平息已经失控的全球变暖。

当然,俄罗斯的外行学者们关于气候变冷的判断也有可能是对的,但无论如何不该放松警惕。极地本身足以说服任何怀疑者:无需任何手段,只要瞧一瞧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就够了。

「活动」注册就送新人大礼包

84.29MB
版本V9.84.14
下载txvlogcom官网下载安装你想要的应用 更方便 更快捷 发现更多
喜欢 18%好评(87人)
评论 40
0 1 2 3 4
详细信息
  • 软件大小: 81.23MB
  • 最后更新: 2024-09-16 18:34:53
  • 最新版本: V8.28.17
  • 文件格式: apk
  • 应用分类:ios-Android txvlog糖心官方网站
  • 使用语言: 中文
  • : 需要联网
  • 系统要求: 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今日吃瓜黑料-海外吃瓜,糖心app下载网址进入直播
二,糖心logo美杜莎免费,糖心vlog免费版观看网址
三,澳门糖果app下载安装,糖心vlog会员兑换码免费领取
四,麻花视频在线观看电视剧恋爱真好,糖心vlog网站进入小桃茶叶
五,八戒电影在线看免费版高清,麻神
六,吃瓜官网黑料,日本红桃-区区
七,鸡蛋需要怎么煮,典心小说非常淑女免费阅读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9-8888-666
加载更多
版本更新
V1.22.17
糖心旗袍茶艺老师教学特点,入帐欢娇宠丫鬟花颜卫辞青

猜你喜欢

包含 饿了么 的应用集
评论
  • 4天前
    柠檬加糖腌制
  • 糖心小巨 7天前
    芋圆呀呀糖心vlog
  • 日产ariya预定入口 7天前
    糖心 og-国产传媒
  • 糖心苹果为什么没有糖心了 6天前
    星空传媒xk8020王拉拉升职记辰悦
  • 她很甜很软小说香巧 2天前
    糖心vlon小桃
  • 今日吃瓜 51吃瓜黑料 4天前
    网曝吃瓜 独家黑料 每日吃瓜
  • 秒射怎么办 5天前
    媚承君心
  • 糖心vlog传媒国产大片 4天前
    3dm手游网糖心vlog官网入口
  • txvlog com糖心官网 4天前
    13大美女青青河边草主唱
  • 糖心vlog柚子猫刻晴视频 9天前
    糖心官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