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视频app免费版:旗袍与茶文化-4年新增21所!河南正在拼命建大专,什么信号?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被称为高等教育 " 洼地 " 的山河四省中,河南已经悄悄崛起,成为中国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足足有:
174 所高等院校
从 2021 年到 2024 年,这短短四年时间,河南一口气建了 21 所大专,其中 17 所都是新建的,几乎以一年 4 所的建设速度在 " 狂飙 "。
哐哐建大专的河南,也跻身为中国当之无愧的 " 专科第一省 "。正是靠着猛增的大专院校数量,河南接连超过了山东、广东和江苏,一跃成为高校数量之王。
为什么河南不建本科建专科,意图何在?
作为以高考 " 地狱难度 " 著称的省份,河南考生能否迎来更轻松一点的未来?
在建大学这件事上,河南一直很努力。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 2024 年全国高校名单,河南省的高校数量以 174 所的总量,超过江苏,成为中国高校第一省。
发力最猛的,是在 2022 年 6 月到 2023 年 6 月。
在短短 1 年之间,河南建起了 12 所高校,占了同一时期全国增量的 1/5 强。
就在河南人民准备举手庆祝之时,点开名单倒是蒙了——其中有 11 所都是专科院校。
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是:截至 2024 年 6 月 20 日,河南省共有 60 所本科院校,却有 114 所专科院校,是全国唯一一个专科院校破百的省份。专科院校,几乎是本科院校的两倍!光是省会郑州,就拥有 45 所大专院校。
同样位于高校数量前列的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则大不相同。高校数量位居第二的江苏,坐拥 78 所本科院校,94 所专科院校;同为高考大省的山东拥有 161 所高校,其中本科 71 所,专科 90 所;同为人口大省的广东,高校数量 165 所,其中本科 73 所,专科 92 所。它们的本科与专科数量,都比较接近。
为什么河南要建这么多专科呢?是早有谋划,还是无奈之举?
河南拼命建大专院校,首先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引进好大学,河南不是没有努力过。
早在 2020 年,河南就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和中科学院大学等名校对接,希望其能够在河南设立分校。
只不过,随着跨省异地办学的喊停,河南的 " 好大学梦 " 又碎了。
既然从外部引进一流大学无望,那只能从内部资源中挖掘潜力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河南省不少本科也是由专科升格而来的。
截至 2024 年 6 月,河南共有 60 所本科院校,有 44 所在 2000 年以来建设的,其中以专升本方式升格为公办本科院校的就有 22 所。
这样看来,先建大专,再由大专升格为本科,未免不是一种 " 曲线救国 " 的方法。
这样的案例,在全国也有不少。比如安阳师范学院,2000 年由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和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并升格为本科院校,自此,一路 " 狂飙 ",甚至在 2024 年一举拿下 10 个硕士点,目前总硕士点已经达到 13 个,拿到了更名大学的入场券。
第二个原因," 拯救 "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
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始终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河南省的 " 十四五 " 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可知,2025 年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 60.00%。而每增加一所专科学校,就能给不少学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从 2021 年疯狂建专科开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全国的毛入学率已经逐步收窄。
两者的差距,从 2021 年的 4.67% 到 2022 年的 4.10%,再到 2023 年的 2.66%。
最后,从产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河南省或许更需要专科院校,与经济适配程度更高。
河南省态度很鲜明:
发展职业教育是高质量发展条件下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的迫切需要,也是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的现实需要。
意思就是,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大力建专科院校,是为了河南,也为了学生。
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关键期的河南,究竟有多需要技能型人才?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全省教育系统累计完成培训任务 300 余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 200 余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 100 余万人。而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毕业于职业学校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有 70% 以上。
事实上,作为大专第一省的河南,早已尝到了高职专科学校集聚的甜头。比如比亚迪,就落户在了拥有最多大专院校的郑州。
比亚迪人力资源处华北地区经理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 因为工人的整体素质水平会影响车辆的品质,所以对我们工人的要求就非常高,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河南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我们跟高职院校建立了很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员支撑和补充。"
再退一万步来说,在学历贬值的当下,本科真的就比专科吃香吗?
答案并不绝对。
毕竟,虽然河南省没有本科院校中的 "985",却有专科届的 "985"。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 " 双高计划 ")。如果说 " 双一流 " 高校是本科批次中的顶尖学校,那么 " 双高计划 " 就是专科批次的 " 双一流 "。
首批 " 双高计划 " 建设名单共计 197 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 56 所(A 档 10 所、B 档 20 所、C 档 26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 141 所(A 档 26 所、B 档 59 所、C 档 56 所)。
而处于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中 A 档的院校,可以将其看作专科届的清华、北大等名校。河南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其中。
起码对个人而言,就业不用愁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 98% 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从最新的 2023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23%,该校毕业人数 6389 人,其中本省生源占比为 93.99%。
这么说来,河南省拼命建专科,也不难理解了。
不过,对于河南高考考生们来说,日子一直都不太好过,指望本省多建好大学,也是 " 远水解不了近渴 "。
2023 年,河南高考的两个数据,再次刷新了我对其 " 高考地狱模式 " 的认知。这年,河南高考 600 分及以上 26375 人,一本上线 149851 人。
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河南光是一本上线人数,就是北京考生总数的两倍多。
(图片来源:新东方高考)
为什么这么难呢?不难理解,人口众多,而优质资源太稀缺。
一是河南考生人数多。2024 年,全国高考人数 1342 万,其中河南就占了 136 万人,牢牢坐稳 " 高考考生人数第一省 " 的宝座。河南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考生人数破了百万的省份,比山东还多了一个山西。与同为 " 高教洼地 " 的福建相比,河南高考人数是其的 5.5 倍。更不要说北京了,河南的高考人数是它的 20 倍!
同样形成巨大反差的,还有河南的录取率。与庞大的考生群体相比,河南的一本录取率常年在全国倒数,仅有 9.90%。有的省份与河南的录取率相近甚至是更低,但是仔细一看,人家的高考人数是河南的 1/2 甚至是 1/3。而河南 985、211 的录取率更是 " 惨不忍睹 ",211 录取率为 4%,985 录取率为 1.40%。
一个残酷的真相就是,10 个高考生中,就有 1 个河南考生,而这名考生考上一本的概率不到 10%,更不要说考上 985 和 211 了。
归根结底,还是好学校太少了。
不难看出,河南省是很想要本科、专科 " 两手抓 " 的。只不过目前看来,效果仍然不够显著。河南省内 " 双一流 " 高校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而 211 更是只有郑州大学这一独苗。
根据河南省发布的 " 十四五 "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 2025 年,郑州大学要达到全国高校 30 位左右。而根据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郑州大学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2021 年 位于 53 位
2022 年 位于 51 位
2023 年 位于 46 位
2024 年 位于 50 位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建专科对缓解河南的高考难度有用吗?应该说有,但仍然路漫漫。
毕竟,一所高校的建起,并不是一件易事,更不要说学科建设、升格本科这些需要 " 慢工出细活 " 的教育工作,可能长达几十年,一所专科才能变本科。一年比一年困难的河南考生,恐怕根本等不来这一天。
要有大学,更要有好大学,河南还需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