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成年版糖心vlog:黑料门-今日黑料-最新反差-【新春走基层】FAST团队:我在天眼守望繁星“等待”宇宙来信
春节,贵州。不少人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位于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一个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一个观天利器坐落于群山之中的 " 世外之地 ",有一群科学家仰望深邃星空,分析每一段来自宇宙的信号,等待接收每一封来自光年以外的 " 信件 "。
孤独吗?
不,科学家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攀高峰的精神,于苍穹之下,于群峰之巅,探索人类进步的未至之境。
他们是 " 中国天眼 " 团队。
处处弥漫新春氛围。
记者走进办公区,与平常不同的是,大门处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走进办公区随处可见的小灯笼、窗花和偶尔传出孩童的笑声,这一切都让人确信春节近在咫尺。
" 中国天眼 " 不会因为春节停止运行,他们也不会因此停止工作。在大窝凼里过年,成为大家的习惯。食堂里挂着大家往年过年时包饺子、玩游戏、放烟花的照片,一年又一年,墙上的照片也越来越多,照片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照片记录下 FAST 团队过春节的热闹。
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日复一日中不容有错地开展工作,他们说 " 每次成果的发布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平凡的他们,也有了新一年的愿望。
"2025 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大窝凼,为望远镜的稳定运行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 " 中国天眼 " 机械工程师雷政
" 中国天眼 ",是指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国国家 " 十一五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大幅拓展了人类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视野。
" 中国天眼 " 机械工程师雷政。
2011 年 3 月 25 日动工兴建;2016 年 9 月 25 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随后进入调试、试观测阶段;于 2020 年 1 月 11 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今年 37 岁的雷政 2012 年经招聘进入 " 中国天眼 " 团队,至今在 FAST 已工作超过 12 年,他见证了国之重器从建设、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日复一日的维保工作中,他和同事们用不变的细心与专心让 " 中国天眼 " 不断地接收着宇宙的信号。
" 我们就像一个‘医生’,为‘中国天眼’每天进行四次体检,去现场检查结构有没有损坏的、螺栓有没有松动的、机房里设备的温度、震动噪声有无异常、设备电压是否正常等。" 说起来轻松,但雷政和同事们最怕收到的就是 " 设备异常 " 的消息," ‘中国天眼’全天候工作,我们也和它一样。"
在维保组担任组长的 4 年,也是雷政骄傲的四年,2021 年至 2024 年," 中国天眼 " 连续四年获得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运行评比第一名," 作为一名维保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今年春节,雷政仍然值守在岗,过几天他的妻子和孩子来到这里,与他共度春节," 我已经不记得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春节,但是对我们来说都一样。" 雷政说,一月份的定期维护已完成,春节期间主要是一如既往的做好日常巡检,保障望远镜稳定运行。
" 新的一年,我希望数据中心的设备都能正常运行,也希望自己的工作顺顺利利。" —— " 中国天眼 " 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黄梦林
2024 年," 中国天眼 " 全年观测数据存储总量 14.82PB;对外公开释放数据 4 批,合计数据量 9.66PB 。
" 中国天眼 " 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黄梦林。
这些数据,就储存在黄梦林负责运行维护的 " 中国天眼 " 数据中心内," 我们就是每天和数据以及设备打交道。数据中心已经实现了全天实时监控。我们要及时处理故障设备,也要不断采购新设备提升数据中心的储存和计算能力 " 黄梦林说," 中国天眼 " 进入正式运营以后心里的担忧没有此前那么多了," 以前电压不稳定的时候,最怕停电。一旦停电,我们就要马上放下手里的事去检查设备。"
自正式投入科学观测以来," 中国天眼 " 每天产生约 50TB 数据,通过高速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支撑起相关的科研工作。
国家天文台近年来持续推进 " 中国天眼 " 科研数据中心建设,为 " 中国天眼 " 的天文大数据存储、管理和实时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贵州大学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黄美林 2014 年 6 月进入 " 中国天眼 " 以后就一直负责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工作,见证着数据中心的成长。
这些年来,她也在这里有了归属感," 在这里过年更有趣,大家热热闹闹,还有很多活动。" 来自安徽的黄梦林与丈夫都在 " 中国天眼 " 工作,今年,他们仍在大窝凼里与大家一起过年。
" 希望 2025 年‘中国天眼’高效、稳定地运行,有新的成果产出。" —— " 中国天眼 " 测量工程师林胜猛
春节临近,贵州各地开始降温," 春节期间,我们需要时刻注意的就是天气变化,大风及低温天气对设备运行的影响,以确保望远镜的精度和稳定性。" 林胜猛对着 8 块电脑屏幕对 " 中国天眼 " 的反射面、馈源舱等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望远镜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每个月都会对 " 中国天眼 " 馈源舱测量设备进行调试校准、反射面标定测量,保证望远镜的指向精度," 我们 24 小时三班倒,确保岗位不缺人。"
" 中国天眼 " 测量工程师林胜猛。
虽然是平塘本地人,但林胜猛这个春节仍不能回家,当大年三十夜零点的钟声敲响,他就已经在岗位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值班工作。
林胜猛在 " 中国天眼 " 已经工作六年,期间只有两个春节是回家度过的," 这是我第四年在大窝凼值班,‘年’对我来说是一家人在一起。对于天文观测来说,是争分夺秒。" 在林胜猛心中," 年 " 是团聚,但说起新年愿望,还是与 " 中国天眼 " 相关,希望 2025 年 " 中国天眼 " 高效、稳定地运行,有新的成果产出 "。
2021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亲切会见 " 中国天眼 " 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勉励大家 " 以南仁东先生为榜样,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
雷政、黄梦林、林胜猛……一个个工作者不忘前辈,砥砺前行,在平凡又不可或缺的岗位上坚守、奋斗,让 " 中国天眼 " 向世界亮出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陈祖嘉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