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演出10366场,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交出年度成绩单
1月22日,2024年度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工作会议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会上透露,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2024年共计开展演出10366场,较上年度增加796场,增幅8.3%,演出收入3.67亿元,线下观众341.66万人次。
一年一度的考核工作会议依然围绕创作、演出、管理三大指标体系。今年,18家文艺院团更是拿出了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作品、奖项、演出数据、人才培养……去年一年,上海市级文艺院团的工作成绩在会上有了更具象的集中呈现和总结。
荣誉不断、创作不停,上海原创精品再攀高峰
去年一年,上海文艺院团的重点项目获得了多项重要荣誉。
今年1月,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公布,上海有7个门类11部作品获奖。上海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天山雪》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也使得海派杂技继《战上海》后连续两年蝉联这一荣誉,殊为难得。该剧还同时入选文旅部2024年度“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
杂技《天山雪》剧照
与此同时,上海的文艺创作始终不曾停歇。针对重点选题,上海文化基金会对各大院团的9部作品进行委约创作,也在2024年陆续见诸舞台。
其中,讲述隐蔽战线英雄故事的京剧《龙潭英杰》完成又一轮修改打磨后正式首演,探索了海派京剧的现代形态。淮剧《火种》也在首演后推出了筱文艳演艺厅的驻场版和巡演版,书写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年代”。
话剧和评弹全本《千里江山图》也都在去年完成创作演出,反响十分热烈。其中话剧版《千里江山图》首轮32唱演出售票率达到96.5%,观众达到2万多人次。
根据茹志鹃同名小说改编的芭蕾舞剧《百合花》已完成内部试演, 优秀沪产IP跨艺术门类转化正在加速进行。
沪剧《苏河十八湾》历时2年创作,于近日完成首演,该剧用“上海的声音”唱响母亲河焕新故事,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合唱交响曲《新时代》关于江山的美丽、人民的豪迈、赤子情怀、向往未来,已经先后亮相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国家大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讲述基层劳动者“诗和远方”的话剧《赶时间的人》正在创作孵化,开展剧本创作。
舞剧《李清照》剧照
多部弘扬传统文化的作品也在去年问世。舞剧《李清照》讴歌一代词宗的家国情怀,作为开幕演出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京剧院集体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武帝刘彻》完成首演,绘就君臣相惜、八方融荣的恢弘画卷。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合作项目结出硕果,携手推出《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文博和戏曲两大“国宝”双向奔赴,。中福会儿艺剧院儿童剧《嗨!小石狮》融影像、音乐、木偶、肢体表演于一体,向儿童传递华夏文化的坚守与责任、情义与仁义。
主题展演、文化出海,展现时代华章和上海风采
去年5月,上海推出“光荣之城”红色舞台作品展演,3个月内推出31部作品76场演出,上海各大院团复排经典,打磨新作,全情参与,推动上海红色IP焕彩出新。
国庆期间,上海又遴选集结昆剧《牡丹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20台优质演出剧目,打造“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此外,2024年各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共有35部(折)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创演片单。
其中,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入选2024—2025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23-2025年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交响曲《上海》入选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沪剧《罗汉钱》等3部作品入选“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名录”。昆剧全本《牡丹亭》则是全国唯一一部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昆剧作品在京上演。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剧照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等2部作品入选“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时空之旅》《不眠之夜》等2部作品入选“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
话剧《英雄儿女》、越剧《红楼梦》、芭蕾舞剧《白毛女》先后登上中央党校舞台,获党校师生点赞。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郭毅、蓝天演出的京剧《徐策跑城》《御碑亭》受邀参演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上海芭蕾舞团的《鹅鹅鹅》亮相2024央视春晚,在更广阔平台,展现上海文艺院团风采。
与此同时,上海文艺院团也担负着“文化出海”的重任。
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被文旅部选调参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国事接待演出;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精选优质曲目,圆满完成第七届进博会演出,获中央领导肯定;上海京剧院、上海歌舞团组织主要演员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文艺演出,演绎精彩“上海11分钟”。
上海民族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芭蕾舞团参与多项外交演出,用文化缔结国家情谊。
上海评弹团应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赴日开展组曲《东渡》巡演,纪念鉴真东渡1270周年。
上海昆剧团围绕中法建交60周年,携全本《牡丹亭》(精华版)赴法国波尔多、巴黎开展巡演,在波尔多的演出票提前一周售罄,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
昆剧全本《牡丹亭》(精华版)在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上演
推动上海演艺市场繁荣,加快业态创新融合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演出市场,2024年,上海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吸引观众逾2500万人次。其中,上海18家国有院团贡献了重要力量。
多部驻场演出口碑持续提升。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已超700场,其中上海驻演145场,成为新时代海内外演出场次最多的红色经典。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完成第五轮驻演,总场次达125场,被观众亲切称为“百科全书”式器乐大赏。
《海上生民乐》现场
沉浸式沪剧《日出》探索打造文旅驻场演出新地标,收获众多传统戏曲爱好者、年轻受众群体关注,首轮演出居戏曲艺术热销榜前列。
上海的文艺节展活动也整年不断。
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24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加之上海木偶剧团举办第八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上海杂技团参与举办多年的“国际魔术周”、上海滑稽剧团参与承办“演艺大世界·第十届上海国际喜剧节”。从年初到岁末,上海全年有戏。
与此同时,上海演艺几大中心集团也纷纷引进推出国际名剧佳作。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进的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48天在沪演出59场,总票房超8000万。
音乐剧《剧院魅影》剧照
上海大剧院承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柏林爱乐在上海”系列演出,引进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吉赛尔》、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斯巴达克斯》、蒙特卡洛芭蕾舞团《驯悍记》等,吸引全国观众为“一部作品奔赴一座城市”。
上海文化广场演出季推出《巴黎圣母院》《伊丽莎白》等多部欧洲经典音乐剧重回申城舞台,引发岁末音乐剧爱好者观演热潮。
新质生产力也开始尝试赋能上海演艺发展。
上海民族乐团探索推出《零·壹|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先后亮相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实现科技助力传统文化创新突破。
上海评弹团深耕线上演出,在抖音平台开展定期直播,3个月吸引超4000万人次观看。
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对口文化援建持续深化
去年一年,上海各院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为牵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输送高质量演出进社区、到学校,2024年共计开展下基层演出3398场,学生场演出607场。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音乐午茶”13周年音乐会现场
芭蕾普及品牌“美的一课”全年举办公益讲座26场。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迎来2200场演出,以低票价、高品质活动实现观众和青年艺术家双向培育。上海昆剧团推出“兰韵书香——社会大美育课堂”昆曲普及活动,贯穿世界读书日、非遗纪念日、世界博物馆日、端午节、上海书展等,吸引线上线下15万读者和观众参与;与同济大学继续合作推出第二部学生版昆剧《牡丹亭》,赴意大利、法国演出。
上海沪剧院“百镇联动”“百校联盟”工作,已与20个街镇、50所学校、30家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举办各类活动逾150次,在各区成立17个传承基地,开设40个沪语沪剧社团,构建常态化艺术普及教学模式。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则继续承办第20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第3届上海校园戏剧节,共210部作品参与,吸引大中小学生关注戏剧艺术。
上海的对口文化援建也在持续深化。去年一年,上海各大院团几乎都参与了“文化润疆”活动。
上海杂技团“文化润疆”文艺轻骑兵深入喀什校园、社区、军营、警营、商圈等场所开展23场演出;
上海轻音乐团以“百场演出,百场培训”为目标,成立小分队赴疆举办113场演出、126场艺术教育活动;
上海木偶剧团“偶”遇喀什项目携《九色鹿》《偶戏奇观》等剧目在当地开展53场展演;上海歌舞团赴新疆举办20场“国学诗词润丝路音乐会”;
中福会儿艺剧院儿童剧《东方小故事》走进喀什四县19所学校,建立“宋庆龄移动剧院”青少年戏剧教育实践基地。相关活动覆盖当地受众近20万人次。
上海芭蕾舞团以现当代芭蕾语汇为基础,结合新疆舞蹈、民俗元素,开展芭蕾舞剧《十二木卡姆》创排工作,展现世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