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免费看国产:糖心女主排行-避免“帽子化”,杰青、优青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B类
据部分省市科技厅和部分高校日前披露的信息,旨在支持青年学者研究的“杰青”“优青”等进行统一更名。
消息称,为持续深化科学基金人才项目改革,确保人才项目健康发展,切实起到激励人才成长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异化使用现象,自2025年起,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科学问题凝练,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旨在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科学问题凝练,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
公开资料显示,杰青项目是上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为了解决当时我国科研队伍中存在的人才匮乏和断层问题,划拨专门经费设立的人才项目,是择优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稳定支持、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战略性举措。作为我国成功的人才品牌项目之一,杰青项目在科技界享有较高声誉。
在杰青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中国科学报》文章就提到,譬如,一些项目负责人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觉得“功成名就”了,认为可以歇一歇、停一停,减弱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有人将杰青项目视为人才“帽子”、身份“标签”,这严重脱离了科研本质、违背了杰青项目设立的初衷。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度绩效报告》提及,调研了解到,很多单位把优青项目当成“小杰青”对待,异化为人才“帽子”,使青年科研人员提前进入杰青项目竞争的轨道,带来急躁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