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了”,谈及近年来整个私募行业最明显的变化,资深私募人士孙铭如是说。
走过了近15年的风雨历程以后,如今量化私募俨然已经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整个行业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量化私募行业究竟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面对激烈巨变之后的内外部环境,身处其中的量化私募们又该何去何从?
“江湖地位”火速蹿升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共有866家量化私募机构,其中,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头部私募共59家,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的量化私募也已经多达33家。
根据中基协披露的数据,截至12月23日,在协会登记在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一共有8012家,其中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一共180家,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一共有88家。
也就是说,虽然在整个证券私募行业中,量化私募管理人的数量占比仅为10.81%,但是在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头部证券私募中,量化私募管理人的数量占比为32.78%,百亿私募中量化占比更是高达37.5%。
而此时距离2019年首批4家量化私募突破百亿规模仅仅过去了5年时间。
自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推出了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始算起,国内量化对冲策略至今走过了15年时间。
很多业内人士都习惯性地将2017年作为国内量化私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风水岭。在此之前,量化私募整体的实力相对较弱,管理规模也不算突出。但是2017年以后,随着第一批海归量化团队开始走上扩张之路、以及大量的高频T+0策略“席卷而来”,国内量化私募的发展开始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快车道”。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的33家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量化私募中,有多达22家成立时间在2013年至2017年之间,占比66.67%。考虑到私募从最初成立到开始发行产品,再到初具规模中间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大部分百亿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开始集中大爆发的时间节点也确实是在2017年前后。
2018年先是“北九坤,南幻方”的名号逐步打响,随后又衍生出了“量化四大天王”。而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一年之后首批头部量化私募率先突破了百亿规模大关,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量化百亿私募的数量进一步扩张至10家。
2021年被业内一致认为是“量化大年”。浙商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量化私募基金在2021年风格切换较快的市场中规模增速较快,理论上增速快于私募证券管理规模。如果按照下限(私募管理规模46.56%)测算,当年8月量化私募规模约为10260亿元,已经超过了万亿,约占A股总市值的1.1%。
随后的三年里,国内量化私募依然在不停地扩张自己的“领地”,而伴随着管理规模的火速攀升,量化私募在A股市场中的影响力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持股市值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比重在5%左右,交易金额占比约29%。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报告程序化交易账户11.9万个,已实现“应报尽报”。高频交易账户数量总体不多,但交易金额较大,约占程序化交易额的60%。
随着量化私募的“吸金能力”与日俱增,行业内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些量化基金席位更是成为了个股龙虎榜单上的“常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8大量化基金常用席位今年以来龙虎榜成交金额合计高达2154.05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营业部国泰君安总部、中金上海分公司和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累计成交金额分别为504.45亿元、469.32亿元和357.18亿元,上榜的证券数量分别多达863只、1092只和1028只。
界面新闻进一步统计发现,2020年至2023年中金上海分公司的成交金额快速攀升,年度成交金额从24.65亿元一路暴增至1049.33亿元,今年以来该席位的成交金额明显下滑,不过绝对数值依然高达469.32亿元。国泰君安总部最近3年成交金额从43.01亿元增加至504.45亿元。
在此过程中,悬在量化私募头顶之上的规模“达摩克利斯之剑”开始缓缓落下,2021年9月中旬之后,不少量化私募旗下产品集体遭遇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净值大回撤,很多产品一直到次年5月以后净值才开始陆续修复。
这次集中的净值大回撤,让市场开始审视量化策略的容量上限问题。不少量化私募在2021年开始主动收缩战线。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2021年当年就有灵均投资、天演资本、衍复投资、进化论投资、启林投资、金戈量锐、聚宽投资、千象资产等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纷纷宣布封盘拒客。
市场行情巨变
在越来越多的量化资金深度参与的情况下,A股的市场环境也悄然迎来巨变。
资深短线投资者赵磊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量化资金的大量涌入,彻底改变了A股市场原有的生态。
以近期的市场行情为例,赵磊指出很多的情绪龙头标的,明明逻辑上算不上是市场的核心,却总是会莫名奇妙地被很多资金顶板,并且一直连板很难买得到,一旦晋级失败以后,又很容易直接走A,被按到一字跌停卖不出去,超短线投资者经常陷入“要不一直买不到,刚一买进去就吃面”的窘境。
“毕竟人的反应速度哪里比得过机器”,孙铭表示,以前题材周期每个阶段至少都能持续两三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投资抉择,但是后来市场稍微有一点的异动,就会被量化模型捕捉到并据此进行操作,而等到普通投资者反应过来的时候,基本上都为时已晚,只能被动沦为量化资金的接盘侠。
针对“量化投资薅羊毛导致股市失血”、“量化私募追涨杀跌加剧股市波动”、“量化交易利用信息优势割韭菜”等说法,今年7月中旬知名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和衍复投资等纷纷发文予以回应。
其中衍复投资指出,与大众理解不同,量化投资的主流策略并非打板或追趋势,而是抄底或普遍意义的反转类型策略。统计研究显示,股票的涨跌存在反转特征,非基本面因素驱动的暴涨暴跌后股票会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所反转。在股票出现异动下跌时,量化策略平均来讲会买入,在股票出现异动拉升时,量化策略在有持仓的情况下平均来讲会卖出。所以从原理出发,量化交易在统计上会平抑个股的大幅异动。
不管量化投资究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交易欲望也大打折扣,A股市场的成交量也曾一度持续缩量,并在今年924行情大爆发以前出现了一段极致缩量的行情。
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21日至9月23日连续87个交易日A股的总成交额均在9100亿元下方,其中有79个交易日总成交额不足8000亿,33个交易日总成交不足6000亿,甚至有5个交易日总成交额一度缩量至不足5000亿元。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也持续下挫,9月18日盘中最低一度跌至仅为2689.7点。
伴随着市场整体成交量的持续低迷,身处其中的量化私募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因诺资产指出,成交量的减少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流动性下降,交易成本增加,原有交易策略面临更高的滑点成本和执行难度。2024年年初以微盘股为代表的小盘股的突然暴跌,更是让量化私募的风险暴露无疑。
随后爆发了924行情,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但是市场变化也异常剧烈,这也意味着量化策略的切换要非常快。
界面新闻统计了今年以来每日前100名个股的平均振幅情况。数据显示,4月之前A股每日前100名个股的平均振幅大约在6%,之后随着市场成交日渐低迷,行情波动也越来越小,到了6月和7月A股每日前100名个股的平均振幅一度下探至5%左右,直到9月底市场突然井喷式上涨以后,A股每日前100名个股平均振幅的中枢一度飙涨至10%左右,不过近期又开始逐步回落。
每日热度前100名个股(即东方财富搜索前100名个股的名单)的平均振幅波动也非常大,尤其是在9月份之后,每日热度前100名个股的平均振幅一度达到25%,弱的时候平均振幅却仅为5%附近。
另一方面,在量化私募的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针对量化私募的系统监管框架也开始建立。
2023年2月17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沪深主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以及科创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同年9月1日,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发布两项通知,10月9日正式实施;2024年6月7日,交易所就《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10月8日起,证监会制定发布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正式实施。
今年2月份头部量化私募灵均投资就曾因为在2月19日早盘的异常交易行为被沪深交易所同步限制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彼时深交所还指出,今年以来,宁波灵均名下证券账户已多次因异常交易行为被采取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但其仍未改正,继续发生异常交易行为。
量化未来机会在哪里?
中安鼎盛投资合伙人陈伯仲认为,从2010年量化Alpha策略起步到现在,国内量化私募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2010年至2015年6月),特点是量化Alpha策略从无到有,数量逐渐增多;第二个阶段是停滞阶段(2015年6月至2016年),特点是股指期货暂停交易和受限,量化Alpha策略发展缓慢;第三个阶段是稳步发展阶段(2017年至2019年),特点是量化私募逐步确立市场地位,策略表现亮眼;第四个阶段是加速阶段(2020年至2023年)特点是量化私募增多,风格暴露明显。第五个阶段是监管发展阶段(2024年以来),特点是各类策略都在新规监管下运行,过往风格暴露导致回撤叠加交易拥挤,整体超额迅速降低。
如今行业监管发展阶段已然来临,在内外部环境迎来巨变的同时,国内量化私募们也急需要寻找到新的出路。
其中,调整现有投资策略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今年年初的净值回撤风波发生之后,就有不少头部量化私募开始紧急修改模型。
根据相关私募当时发布的产品运作说明,卓识私募在春节期间进行了高强度的策略迭代开发,完成了500指增、1000指增、中性对冲策略等升级版本的,并已在春节后第一交易日开始上线。世纪前沿资产也对风控模型做出了调整,适当收紧了模型的波动率约束,以使超额回撤保持在相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被严格限制的DMA业务模式注定回不到从前了,而在差异化监管新规的约束以及交易拥挤的情况下,降频也将成为主旋律。
7月10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展情况答记者问时曾表示,今年以来,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稳中有降,交易行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截至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6成。
大岩资本认为降频是大势所趋,接下来大家的比拼会聚焦在细节上。以海外量化巨头千禧年为例,他们并没有很多人,因子也没那么多,甚至就几十个有效因子,但长期夏普能维持在2-3。反观国内量化管理人,策略底层通常有几千个因子,团队动辄好几十人、上百人。然而,拉长时间从2022年来看,国内绝对收益类策略夏普超过1.5的都很少。国内的因子研究框架、复杂程度是完全不输美国的性价比最高的投入,恰恰是要花在如何减少因子到策略转化过程中的损耗。
另外,今年10月18日,幻方量化更是直接宣布放弃中性策略。幻方量化表示,因市场环境变化,对冲系列产品难以同时取得收益和缩小风险敞口,潜在收益风险比明显下降,未来收益将明显低于投资人预期。考虑到对冲产品的风险属性,公司将逐步将对冲全系产品投资仓位降低至0。
既然国内的发展遭遇瓶颈,“出海”或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早在2016年11月份金锝私募便已经率先拿下香港9号牌,随后几年喜岳投资、幻方量化、明汯投资、广金美好、龙旗科技等也陆续成为持牌机构,2021年以来,更是有大批的量化私募纷纷拿下香港9号牌,包括佳期投资、天演资本、鸣石基金、九坤投资、千象资产、金戈量锐、因诺资产、世纪前沿等。
另一方面,也有头部私募开始将扩张的视角延伸至量化投资之外的领域。
2023年4月中旬幻方量化宣布将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投身到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中,成立新的独立的研究组织探索AGI的本质。随后,其关联公司北京深度求索和杭州深度求索分别于5月中旬和7月中旬成立。同年11月2日晚间,幻方量化宣布公司旗下的DeepSeek已经发布第一代大模型DeepSeed Coder,免费商用,完全开源。
(文中孙铭、赵磊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