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免费版无限次数:糖心app下载官方版-日挣500元!AI智能体“养号”两周粉丝破五千,爆发期何时到来?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
甫一站上风口的AI Agent(智能体)已经可以用来挣钱了。
3月31日,在智谱发布新版AI Agent(智能体)产品AutoGLM沉思(以下简称“沉思”)现场,CEO张鹏透露,14天前,智谱秘密开展一项测试——注册小红书账号,定位生活科普,利用Agent生成笔记,包括调研2025年最热三大抗老成分等角度,并进行行业对比分析。
两周后,这个纯靠AI“养成”的账号收获超过5000名粉丝,接到多条商单邀请,并在一天内赚到500元。
张鹏介绍,此次智谱推出的“沉思”是全球首个集深度研究与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Agent,同时具备深度研究能力(Deep Research)和实际操作(Operator),可自主打开并浏览网页,完成从数据检索、分析到生成报告等系列操作,其中核心链路的模型和技术将于4月14日正式开源,以此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受到消息影响,截至3月31日收盘,智能体概念股集体上涨,宏景科技(301396)、赛意信息(300687)涨停,致远互联(688369)涨超7%,开普云(688228)涨超9%,新开普(300248)、新致软件(688590)涨超5%。
如果说大模型像“搜索引擎”,智能体就是“智能助手”,不仅能理解指令表层语义,更能捕捉隐含需求,可以根据用户的简单命令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
国内首个破圈的智能体是曾经火遍全网的Manus,自3月初发布以来,Manus凭借“首个通用AI Agent”曾引发舆论热议,其母公司蝴蝶效应估值一度超5亿美元,二手平台上Manus邀请码价格一度炒至数万元。伴随爆火而来的也有无数质疑:此前Manus被曝光依赖外部大模型“套壳”整合,缺乏核心技术门槛。实测显示,在处理多线程复杂任务时耗时过长(如分镜制作卡顿21小时),还出现了幻觉等问题。
尽管如此,业内普遍认可智能体是未来AI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科技巨头集体投身的赛道。3月9日,百度CEO李彦宏发文称,2025年可能会成为AI智能体爆发的元年。推理大模型涌现出让人惊叹的深度思考能力,这将推动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即“AI智能体”的落地。3月中旬,阿里也推出AI旗舰应用:新夸克,定位是超级智能体,通过“AI超级框”,实现一站式满足用户多种需求。
不过,目前智能体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AI应用目前很难实现端到端的完美交付,所以,现阶段还是智能体炒概念为主。”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AI发展的方向应该就是AI智能体,只不过受限于算力,也受限于AI的智能水平,现阶段还距离实际落地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2025年是智能体之年,重点是利用Agent,全面提升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大模型虽然能理解、能问答、能生成,但是“不能直接干活”,变成智能体才能执行具体任务。
“2025年AI智能体的商业化进程,就像春雨过后的竹笋,正在各个领域破土而出。”北京邮电大学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副教授谭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的市场状况,可以用“黎明前的曙光”来形容——虽然大规模爆发尚未到来,但已经能清晰看到它的轮廓。
谭剑认为,AI智能体普及的最大障碍——高昂的推理成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降低。预计从2025年起,成本可能会每年下降十倍。当使用智能体的成本变得和发送短信一样便宜时,大规模商用就会像当年的智能手机普及一样势不可挡。
在这种环境下,科技巨头们很可能成为“智能体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就像现在的云计算巨头一样。微软、阿里巴巴等企业凭借其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技术能力,可能会构建起“智能体超级市场”,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只需“按需取用”。
多家券商也发文看好智能体。中信建投研报表示,当前预训练大模型边际收益受制于Scaling Law(尺度定律)已经逐渐达到瓶颈,更强大的智能体成为大模型厂商未来发力的重要方向。受益于国产推理模型的强大能力基座,未来国产第三代智能体将展现出巨大的竞争力。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智谱AutoGLM内测的整体效果较好,AI Agent已可以较为智能地完成用户日常使用中的众多操作,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有望成为AI在C端硬件侧落地的重要产品,拉开国内AI Agent快速进步的序幕。
3月31日,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中关村论坛中提到,有好模型,更要有好应用,未来开发者要在应用领域找机会。AI应用将迎来爆发,甚至有机会出现新的超级应用,不限于聊天机器人形态,其中智能体正是推动AI应用落地和拓展的关键力量。在他看来,最近6个月,中美都有不少AI应用公司收入开始快速增长,关键是如何建立长期壁垒。AIGC应用重要的不是生成能力,而是编辑能力和交付结果的能力,这是决出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