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挑灯看剑
“梦里挑灯看剑”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表达,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梦中回忆起过去的英勇事迹或战斗经历。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诗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将军在醉酒后的梦境,展现了他英勇杀敌、为国尽忠的壮志豪情。其中“梦里挑灯看剑”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敬仰。梦里挑灯看剑,梦回千年烽火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你独坐窗前,手中握着一把泛着寒光的宝剑,眼前仿佛浮现出那战火纷飞的岁月。这把剑,见证了无数英雄的悲欢离合,如今却静静地躺在你的手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而这,正是辛弃疾笔下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一、醉里挑灯看剑,何人能解其中味?
“醉里挑灯看剑”,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醉,并非沉醉于酒色,而是醉心于剑术,醉心于那曾经的辉煌岁月。挑灯,意味着夜深人静,孤灯相伴,独自品味那段过往。看剑,则是凝视着那把陪伴自己走过无数风雨的宝剑,回忆起曾经的英勇事迹。

辛弃疾,这位南宋词坛的巨匠,一生坎坷,心怀壮志。他曾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也曾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所困扰。在这首词中,他借“醉里挑灯看剑”这一场景,抒发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英雄事迹的追忆。

二、梦回吹角连营,烽火戏诸侯
“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词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战争场景。吹角,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信号,用以传达命令或鼓舞士气。连营,则是指军队的营地,连绵不绝,气势磅礴。
在这句词中,辛弃疾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看到了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卫家园。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词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八百里,是指一头名叫“八百里驳”的牛,象征着军队的强大。分麾下炙,则是指将烤牛肉分给部下,共享胜利的喜悦。
五十弦,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瑟,象征着音乐的优美。翻塞外声,则是指音乐传遍塞外,传遍整个战场。这句词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欢乐氛围,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四、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沙场秋点兵”,这句词描绘了秋天在战场上阅兵的场景。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战争的季节。点兵,则是指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这句词形象地描绘了战马的速度,如同的卢马一样,飞快地奔跑在战场上。弓如霹雳弦惊,则是指弓箭的威力,如同惊雷一般,震耳欲聋。
这句词生动地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以及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五、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词表达了辛弃疾的壮志豪情。了却君王天下事,意味着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大业,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赢得生前身后名,则是指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美名。这句词展现了辛弃疾对英雄事迹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梦里挑灯看剑,梦回千年烽火。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更表达了他对英雄事迹的追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在这首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些英勇战士们的豪情壮志。而这,正是这首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