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入口的提速功能:糖心vlog下载官网-总还有人对房价暴涨抱有幻想
24 年底房地产市场的翘尾行情,又让一些人产生了幻想。
刚刚开年,就有一个朋友问我:现在是不是换房的好时机。
从自住改善的角度来说,我觉得 " 是的 "。
但他是另外一个角度:现在换房,就像股票跌了加仓," 以小换大 ",房价一旦暴涨,不仅能把之前跌的回本,还有可能赚到。
听完这个逻辑,我很 " 无语 "。
因为 " 大人,时代变了 "。
01
时代的变化,总是慢慢积累变量,草蛇灰线,等到最后一根稻草放上去,才惊天一震。
在 " 惊天一震 " 之前,一些人会认为:大环境是某些人搞坏的,或者是因为某些不够精准的政策导致的,只要取消或者调整这些政策,我们就能重新回到过去的好日子。
令人感慨:人活着,靠的是假想敌。
但真实的逻辑是这样的吗?
放在我们眼前的有几个关键数据:
民政部官网刚刚发布了《2024 年 4 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 610.6 万对,创下了 1978 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同时,去年离婚登记数为 262.1 万对。
两者一对比,去年 " 净结婚数 "348.5 万对——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不到 700 万人,在 14 亿人口中占比约 0.5%。
结婚人数变化,无非这几个原因:
适龄人数变少;
结婚意愿降低,导致了不愿结婚,或者结婚年龄推迟;
想结婚,但没办法结婚
对应的,结婚适龄人数减少,与生育率下降有关,而生育率下降,又会反过来继续导致适龄人数减少,进入一下向下的螺旋,短期内很难改变。
结婚意愿降低,这是大城市青年共同的体感,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带来了结婚成本高,大家一心搞钱,婚姻不是必须品。
三四线城市的青年,因为距离原生家庭近,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影响,结婚意愿高一些,并且生活成本也更低,所以不是 " 单身重灾区 ",但恰恰是 " 难找对象 " 的重灾区。
因为,越往低线城市,以中青年为主的人口外流越严重,尤其是在 " 多子化 " 最流行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女性,在大城市更能实现自足和自由。
这就形成了大城市单身女性多,小城市和农村单身男性多的错配情况,导致 " 想结婚,但没办法结婚 "。
这三点共同作用,导致了全国结婚登记数和新生人口的快速下降,两者合力形成了下降螺旋。
这一趋势在短期内没法改变。并且,导致这一趋势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政策原因。
慕峰在《老龄化二百年——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分析了英、美、德、法、日、韩等国家的 " 婴儿潮 " 和生育率下降趋势。
他认为,农业技术和科技的爆发会导致婴儿潮的出现,经济压力、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弱福利体系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先发国家的生育率也经历了 " 先高后低 " 的周期。
到了 2000 年,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 " 生育率 " 全都不到 2.0。
人口学研究通常认为,一国(地区)的生育率保持在 2.1,方可维持总人口规模。如果低于 2.1,最终将导致人口总量减少。
而我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 1.0 左右。极低。
再说一遍:这个趋势,在短期内,靠鼓励政策也无法改变。
工业化带来了城镇化,城镇化又带来了生育意愿下降,人口红利衰颓。这是欧美先发国家走过的路,我们也一样。
在 1980 年代之前,中国人口的乡村占比一直都在 80% 以上,但现在全国城镇化率已经在 70% 左右。
与此同时,农民工、青年群体的流动性增加,福利保障的迁移跟不上,也显著降低了其生育的可能性。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8e_1024.jpg)
图源:太阳照常升起
所以,从人口上来看,房地产也是一个 " 产能过剩 " 行业,除非出现国际资本集中流入的情况,否则很难再出现房价暴涨。
02
房地产走势的关键,主要看两点:人、钱。
资本推动型涨价,在中长期有希望,但在短期内也看不到。
为什么?
本周有另一个热点新闻: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8f_1024.jpg)
比亚迪发布会新闻
媒体给配的标题是:比亚迪掀桌了!
价格战的背后,是产能过剩。
有人会认为,技术迭代、成本下降是主要原因。
但看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油车品牌躺进 ICU,都会得出一个理智的结论:汽车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
全国经济领域,产能过剩的不止有汽车和房地产,还有:光伏、锂电池、空调、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功率半导体、养殖等。
其中,部分行业的中国产能,已经高于其各自产品的全球需求总量。
梁建章在 2 月 5 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基本走出了曾经的物资短缺的困境,凭借全球第一的制造业总体规模,进入到物质全面充裕的新时代。但与此同时,强大的生产能力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新问题,影响到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 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5.1%,比上年同期下降 0.5 个百分点。
结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自由经济势力在全球衰颓,国际市场走向区割,也在加剧产能过剩的影响。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非常直接: 产能过剩的下半场,资产价格还得下跌。
在行业周期内,产能过剩,意味着未来会走入下降曲线,市场的力量利用价格、企业倒闭、产业升级,完成出清。
这个阶段会伴随着企业利润走低,员工收入下降,风险上升。人们会做出保守策略,提前去做风险隔离。
而房地产的发展周期,是与经济大周期相一致的,全社会通膨、加杠杆,房地产快速发展;社会转向保守、降杠杆,房地产市场缩量。
缩量的大众化产品市场,价格暴涨是幻想。
房子作为商品,也不再是绝对稀缺品。据央行 2019 年的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 96%,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 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 31%,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 10.5%,户均拥有住房 1.5 套。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直在提 " 好房子 ",新周期。
其实是在暗示:普通房子已经不缺了。
03
每次剧变,都伴随着一次至少长达数年的阵痛。
对全社会影响巨大的 " 改革开放 ",正式开始于 1978 年,在今天看来,它犹如一声惊雷,但在现实中,直到 1992 年 " 价格闯关 " 成功,计划经济的钢印在民间被解除,改开才真正开始滚滚向前。
期间 14 年,足够湮灭一个人的梦想与青春。
课本上的历史,给人的感觉:转折总是突然的。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积累变量,宏观的叙事从来没有一个是突然发生的。
累加的阶段,它虽然走得慢,但一旦来临,就不会回顾旧时代,哪怕一眼。念念不忘的,只有 " 人 " 自己。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力量。
04
在房地产市场,还有几个细微的变化需要注意。
一是,2024 年,上海等一大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占比创新高。
上海,二手房成交占比超过 81%;
北京、南京、成都、重庆、长沙 5 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超过 70%;
广州、杭州、天津、西安、苏州、宁波、东莞 7 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超过 60%;
深圳、郑州、南宁、青岛、厦门、佛山 6 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在 50%-60% 之间。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90_1024.jpg)
图源:真叫卢俊
就连疯狂买新房,买出 " 炒房之都 " 称号的杭州,2024 年也反转了。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91_1024.jpg)
与此对应的,上海、成都、合肥、西安等地的豪宅成交套数大幅增长。2024 年 1-11 月:
一线城市中,上海 2000 万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 52%,深圳 2000 万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 49%;
二线城市中成都、无锡、青岛 1000 万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幅均超 20%;合肥、西安 800-1000 万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幅均超 40%。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92_1024.jpg)
图源:克而瑞
往年,二手房成交活跃,会带动新房市场。
但是去年新房、二手房之间 " 断链 " 了。
据北京一位项目负责人说,现在市场上最难卖的就是 700 万 -1000 万的产品。
这个价格区间,是往年 " 卖旧买新 " 置换的一个主力区间。
所以,我们猜测,二手房和新房市场割裂的背后,是有一些人卖了二手房,但没有再买新房。
而高端豪宅热销的背后,是富人在进行资产的 " 更新换代 "。
第二点,即使二手房成交活跃,但价格并没有止跌。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93_1024.jpg)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北京市场已经出现了 "200 万住进花家地 "、" 单价 2 万住到天通苑 "。
![](https://zkres1.myzaker.com/202502/67abf1bb8e9f0917ef001f94_1024.jpg)
图片来源:房博士
一线城市的情况还算乐观,毕竟价格下降,成交量就会上涨。2024 年二季度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刚需入市加快,300 万以下二手房源成交套数同比明显增加。
情况更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很多房源 " 降价也没有需求 "。
春节前后集中出现了一些写县城房地产市场的自媒体文章,其中均提到:二手房挂牌价坚挺,但有价无市,流动性几乎被冻结了。
有大量房子挂了 2 年左右,也无人问津。
对于这个现象,Deep seek 说:
" 典型房企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三四线城市由城投拿地。这说明开发商更看好一二线的市场稳定性,而三四线可能风险较高,城投拿地可能是为了托底土地市场,防止流拍,但也可能带来库存问题,后续开发不足。"
从走势来看,2025 会比 2024 年更难。
但,在审慎看待未来的同时,2025 也一定比 2024 更有希望。因为,这一刻距离未来更近,也会有更多人启程——带上了一颗不低估未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