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传媒入口:糖心vlog官网在线网址-陈桥驿逝世十周年|听陈桥驿先生讲《水经注》

糖心vlog官网 财经 2025-02-11 1 0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癸卯岁末,随意翻阅资料,翻出一摞我在杭州大学读书期间的听课笔记,除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等专业课以外,还有一本“演讲录”,集中记录了1984年至1985年我在杭州大学听各位学者的讲座,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至今记忆犹新。

1984年下半年的讲座有:蒋礼鸿先生的“目录学与工具书”(9月18日)和“校勘略说”(12月3日)、陈桥驿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10月8日)、王锦光先生的“中国科技专题讲座”(10月25日)、陶秋英先生的“谈谈艺术”(11月14日)、郭在贻先生的“谈谈治学”(12月1日)等。

1985年的讲座有:刘操南先生的“中国古代历算”(3月12日)、钱剑夫先生的“秦汉货币赋役制度”(4月5日)、董治安先生的“关于《论语》《孟子》的几个问题”(5月31日)、沈康身先生的“《营造法式》和中国建筑史”(11月19日)以及龚延明先生的“中国古代官制史”(未记录具体日期)等。

讲座通常安排在校园东侧的工会楼小教室。那是古籍所相对固定的教室,里面有十几把上课用的木椅,附带着一个很小的桌面,供作笔记用。古籍所八三、八四两个年级的十几个同学参加了上述讲座活动。这些同学来自不同专业,对于讲座内容,接受程度自然有所不同。对我来说,很多知识是前所未闻的,虽然有趣,消化却比较困难。如科技史专题、货币赋役制度、天文历算、古代建筑等,当时就听得似懂非懂,后来又没有好好温习,多所荒疏,我感到愧对老师的教诲。幸亏还有这些听课笔记,可以时常翻阅,否则很多内容早就忘却了。有些知识的要点,还是后来在工作中才慢慢理解的。

本文作者的听课笔记

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我曾得到校史编辑部黄延复、孙敦恒先生的指点,借阅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著名科技史专家刘仙洲先生主持编纂的相关论著,匆匆浏览,书中提到的一些科技史名著,如《墨经》《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最多记住了书名。在杭州大学听科技史、建筑史的讲座,经常会涉及这些名著,我虽有知晓,只是略知皮毛,实在没有继续研读的勇气。更何况,这些古籍离文学也太远了。

2023年春天,我在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胡全章、开封文物考古研究院万军卫等先生的陪同下,参观新近发掘的州桥遗址,没想到又与这些知识发生关系。州桥的桥基距地表深约十二三米,保存基本完好。河床遗址两旁有浮雕石壁,是飞马松鹤的形象。万军卫先生指着浮雕说,这就是宋代李诫《营造法式》记载的减地平钑工艺实物,一种阴刻线条花纹图案。

就在那一刻,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四十年前沈康身先生讲课时的情形。回来翻阅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条确有这样的记载:“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华,三曰减地平钑,四曰素平。”再翻阅沈康身先生的讲课笔记,他还真的讲到了开封的这座州桥。据介绍,州桥为纯石结构的平桥,修建在南城门外的通济渠上。唐时叫“汴州桥”,五代称“汴桥”,北宋时改名“州桥”,也称“天汉桥”。

明代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三“杂志二”记载,这座桥旁建有一座明月楼,“州桥明月”为“汴城八景”之一。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形容桥边酒肆:“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王安石回忆往事,最难忘的是在州桥上的赏月:“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北宋诗人出入朝廷,多要经过州桥,所以对桥边的酒肆商铺,入夜后的莺歌燕舞等画面,都刻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当然不会有那些记忆,但在考古现场作实地观察之后,《营造法式》以及梅尧臣、王安石等人关于州桥的诗意描绘,又都立体、灵动地浮现出来。这一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世间学问,博大精深。每一个人,终其一生,能获得一点真知就很不容易了。因此,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学识的浅薄,知道古今学问的旁通,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读书要博,研究要精

读书要博,研究要精。这是我在古籍所读书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陈桥驿先生给我们讲中国历史地理专题课时,开场就强调这个问题,他说:

我以为,一个学生的知识当广,可以越系。而在教育方面的改革,第一,取消教研组,教师归系领导;第二,不要教科书,凡是此类书,只能当作参考书。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同学更自由些,知识面更广些。教师讲课自由,学生听课自由。这不论别的,且首先得有聘书制。这样,不够教师水平的,就不能登上讲台。那么,不必(宜)当学生的,也不能进高校。这样,教学水平自然提高了。

解放以后,专业过细,讲课、听课不自由,知识面很狭窄的。现在的知识是相互交错的。如一个人读书,夜课灯芯短,如懂点化学,知(道)煤油比(重)比水轻,加点水便可以了。总之,是要多懂些。

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人类未知的领域实在太广泛,学术的本意就是探索未知。因此,学术没有边界,学术没有禁区。这是一个基本事实。问题是,什么是自由学习?如何开阔视野?

陈先生从一般历史地理学的分类说起。他说,从大的方面讲,一是自然地理,二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民族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感应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以及中西交通史研究等。而在我的狭隘理解中,历史地理学不过是研究历代疆域沿革变化的学问,哪里知道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

讲到这里,陈先生话锋一转,接着说到作为历史地理学,既要涉及自然地理,又要涉及人文地理。我们目前只出版了竺可桢先生领衔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分册),远远不够。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等国都曾出版过《中国古代城市地理》《现代中国城市地理》等相关论著,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有《中国历史地理》《中国人文地理》等著作,都很有可取之处。总之,在人文地理学研究方面,我们相对落后,这是毋庸讳言的。因此,我们要奋起直追,改变这种面貌。

陈桥驿

问题是,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类,中国历史地理学很难归属,于是又有人提出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但是,这两种分类方法,仍然不能解决历史地理学的归属问题。

根据科学研究的不同目的,又出现了第三种分类方法:一是理论地理学(即文化地理学),二是应用地理学。问题是,历史地理学有理论,也有应用。20世纪以来,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论:历史地理学是属于历史学,还是属于地理学?

根据科学研究的先后时间,又出现了第四种分类方法:一是古地理学,二是历史地理学,三是现代地理学。

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说起,陈先生又把话题引向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进步对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推动意义。在介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时,陈先生特别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对气候地理学研究的重大价值,而历史植物地理学对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见,历史地理学,关乎国计民生。

还有地名学,我们天天都接触,几乎无感。其实,地名学大有学问,是历史、地理、语言三者的结合,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禹贡》涉及的地名不过一百三十多个,《汉书·地理志》有四千多个,而《水经注》则记录了两万多个地名。对此,陈先生作了重点介绍。后来,他编著了一部《水经注地名汇编》(中华书局2012年版),皇皇巨著,凡一百一十多万字,确为地名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陈桥驿编著:《水经注地名汇编》

通过陈先生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一些基本常识。譬如很多地名,古今差异很大,来源不清,今天已难考索。这些情况,我读到华林甫所著《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中国地名学源流》《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等论著,才系统地了解这门学问的来龙去脉,以及当今研究的状况。可见,我们随时需要补课。

至于水文地理,如淮河、黄河流域变迁及其水患治理等内容,陈先生的讲座也多有涉及。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先生就有这方面的专著,系统而深入。接下来的十天里,他把讲座内容集中在《水经注》一书上,介绍了《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水经注》的流传与版本、赵一清与戴震《水经注》抄袭案的真相以及《水经注》研究的历史与学派的形成等,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编纂《水经注》新版本构想与实施

陈桥驿先生的最后一讲是“编纂《水经注》新版本的刍议”。他从武英殿聚珍本(殿本)说起,谈到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的学术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编纂《水经注》新版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些年,我一直密切关注陈先生在《水经注》新版本编纂方面的推进工作,凡有新著,必购入箧。据我肤浅的理解,陈先生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陈先生在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见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附录)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现代以来研究《水经注》的总成绩。他认为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家以后,“郦学”(关于郦道元与《水经注》的学问)研究中的考据学派已经基本完成了整理《水经注》的任务。杨守敬充分吸收了这些研究成果,在熊会贞的协助下,以明代朱谋㙔《水经注笺》为底本,完成了《水经注疏》这一巨著。此后,胡适又在戴震校订的殿本《水经注》基础上,对《水经注》的各种版本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这些成果集中收录在《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册至第17册中。胡适的重点是重新审查赵一清、戴震校订《水经注》的公案是非。陈先生的这篇文章题为《民国以来研究〈水经注〉之总成绩》,刊载于《水经注校释》卷首,不啻是一部现代《水经注》研究的简史。

其次,陈先生从文献整理方面入手,第一项工作是点校武英殿聚珍本,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他在《论〈水经注〉的版本》一文中说:“殿本以后的不少版本,从疏证上当然比殿本更为详尽,但在校勘的成就方面,基本上都还是殿本的水平。”第二项工作是他和段熙仲先生合作点校《水经注疏》。段先生的工作,以1957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水经注〉》影印本为底本,参照明清以来《水经注》重要版本及研究成果予以订补勘误。陈先生的工作,以1971年中华书局(台北)影印出版的杨守敬、熊会贞合撰《水经注疏》为参考,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逐一覆校。段、陈两位先生点校的《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成为当时所能见到的最佳版本。

20世纪80年代初,陈先生到日本讲学,得悉日本京都大学收藏有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另外一种抄本,凡四函三十八册。陈先生目验其书,发现这个本子与北京本、台北本不尽相同,应当是经过熊会贞修改的较晚之本。陈先生便鼓励辽海出版社影印出版。在此基础上,由李南晖点校,陈先生审定,于2013年又出版了《京都大学藏钞本水经注疏》点校本,陈先生撰写了长篇序言,探讨了这部钞本的来龙去脉。至此,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现存的三种钞本(即北京本、台北本、京都本),皆已问世,并在陈先生的大力推动、亲自参与下,出版了便于阅读的整理本。

《京都大学藏钞本水经注疏》《水经注校释》《水经注校证》

当然,陈先生的志向,显然不限于整理故旧,他念兹在兹的最大心愿,就是推出新版本。他在整理武英殿聚珍本《水经注》的前言中说: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我们必须编纂一部新版本的《水经注》,这件工作非常艰巨,需要集中较多的人力和花费较多的时间。现在,殿本的重新点校和排印出版,就为这种新版本《水经注》的编纂走出了第一步。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80年代初,陈先生走遍国内外收藏《水经注》善本的图书馆,从版本上厘清各种线索。

陈先生自幼就开始诵读《水经注》,对这部著作感情弥笃,兴趣倍增,曾大段大段地抄录,并把相关资料集中起来,1954年编写出《祖国的河流》,交由新知识出版社(上海)出版。那时,他才32岁。十年以后,他正式发表论文《〈水经注〉的地理学资料与地理学方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奠定陈先生在“郦学”研究领域权威地位的文章,是1979年在《中华文史论丛》发表的《论〈水经注〉的版本》。这一年,他已经57岁。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著,以《〈水经注〉研究》为书名的论文集就有四辑,还有《〈水经注〉论丛》《郦道元与〈水经注〉》《郦学札记》《郦道元评传》等郦学论著近三十部,涉及《水经注》的研究史、版本学、地名学、语言学、文学、地图学、植物学、动物学、灾害学、气候学、建筑学、园林学、矿物学、金石学、军事学以及古代陵寝、桥梁、古都、城镇、农业、工业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方面的广博内容。这些工作,为他系统编纂《水经注》新版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杭州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陈先生的《水经注校释》。这个本子的正文,以武英殿聚珍本为准,为便于阅读,删除了其中的夹注。校释部分,先校后释。陈先生在“跋语”中说,他参校了各种《水经注》版本多达三十三种,各种地方志一百二十余种,其他文献包括历代郦学研究成果近三百种。其中每一条注释都写明文献来源,并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详细介绍水道的流向、古今的变化等,极有启发意义。

学术研究永无止境。《水经注校释》出版后,陈先生感到这部著作还存在着若干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他在古稀之年,继续研究校理,对该书作了较大的增删校订,八年后又以《水经注校证》为书名,交由中华书局出版。彼时,陈先生已经年逾八旬。这是老人家最后一次校订《水经注》,并作为《水经注》新版本收录到《陈桥驿全集》中。这个本子除了已有的优点外,其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特别重视《水经注》中主要河流的古今对比。凡专列为篇目的河流,不论大小,都对其古今变迁和现状作了说明,极富实用价值。

《陈桥驿全集》

陈先生对于《水经注》的整理,除上述诸种外,还有一种简体横排的普及本,最初由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收录在“百部中国古典名著”中。他自称这是他“校勘的第四版本,这或许称得上是郦《注》版本中的一种普及本子”。2009年,中华书局还出版了陈先生注释、王东补注的《水经注》译注简体字本,收录在“中华经典藏书”中。之后,中华书局又请陈先生主持《水经注》全本全注全译工作,王东协助完成。可见,为推广《水经注》,陈先生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让人肃然起敬。

2013年,陈先生在《水经注》简化字本的再版后记中说:“对于古籍,一方面,必须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则更应顾及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尽可能地方便读者。”一席话,传承文明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学

在南开大学读本科时,我只是读过《水经注》中“江水注”描写长江三峡等优美段落,并未通读全书。陈桥驿先生的课,为我打开一扇门窗,让我对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翻阅当年的日记,1984年10月8日是这样记录的:

姜亮夫所长为了我们能开阔知识面,特请地理系教授、中国历史地理专家陈桥驿先生为我们讲中国历史地理专题课。姜先生作了开场白,他说:“我们这些年青人必须要下苦功夫,吃大苦,否则就什么也学不到。”先生的思想已不知说了多少次了,我们一定铭记不忘。陈先生的报告趣味横生。他旁征博引,引古论今,说中道外,学贯中西,精通古今,真叫人佩服!

本文作者1984年10月8日日记

在我的脑海里,那天下午讲座的画面历历在目:阳光是那样充足,小鸟也在欢快地啾啾鸣叫着。虽已初秋,空气浮动着阵阵的花香。开始时,陈先生似乎还有点拘谨,不时看看讲稿。毕竟,有好几位老先生也坐在教室里旁听。随着话题的展开,尤其是论及《水经注》,陈先生一下子就进入自由王国,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话匣子打开后,时而古文,时而英文,旁征博引,上下古今,普通话中带着浓郁的吴方言的韵味,很快就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秋日的余晖中,陈先生神采奕奕,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头顶上似乎还漂浮着热气……

陈先生的讲座,十天内安排了六次,至18日结束,叫人意犹未尽。从那以后,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就结下不解之缘。只要有空,我就会把陈先生讲课时提到的著作找来浏览。再后来,经济条件允许,我又买了很多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古籍和工具书。这些著作,对于我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翻阅这些古籍,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陈先生,想到那次讲座。我以《水经注》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问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后来又作秦汉文学地理研究,都与陈先生的讲授有直接关系。

关于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我在《从师记》(《传记文学》2020年第11期、第12期)中有叙及,这里就不再赘述。我的硕士论文有幸得到郭在贻先生的悉心指导,反复修改。最后,郭先生表示满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在评语中说:

刘跃进同学所撰《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问题》一文,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讨论这部书的学术价值,作者认为这部书不能反映王国维研治《水经注》的全部成果,因而也就不同意吴泽在该书前言中所作的“置此一书,便齐备了明清以来近十种的主要版本”之论断。二是从“人名误断”“地名误断”等二十三个方面,指出了本书在标点上的三百条错误。全文长达五万八千字。细读全文,我感到这是一篇极有分量的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文章处处表现了作者读书细心,功底扎实,思路缜密,识见精卓。作者对《水经注》的版本源流、诸家治郦之成果等等,知之甚详;于训诂校勘之学亦堪称内行,故全文结论无不坚实可靠。以一个青年学子而能出此伟著,真可谓一鸣惊人!美中不足的是:文字表达方面不够雅洁精练,有些句子太长,有不少字可有可无,词汇亦较贫乏,文章显得质多而文少。倘能在修辞行文方面多下些功夫,当会有锦上添花之妙。(但不要生硬地用一些华丽的辞藻)

郭在贻 八七.八.十

郭先生又邀请北京大学蒋绍愚先生作为论文的评阅人。在给蒋绍愚先生的信中,郭先生说:“此间古籍所研究生刘跃进同学的论文答辩,所领导委托负责办理一下。刘君好学深思,为高才生,其毕业论文亦写得极有功力,洵为佳作。现需要聘请一外校专家审稿,所里要我指定一人。我想到了兄,不知兄能否于百忙之中给帮个忙?答辩会初步定在九月份,所以时间比较仓促。兄只要看稿就是,至于答辩,就不敢再劳驾了。论文评阅意见书,写好后加盖公章直接寄我(或杭大古籍所亦可)。”

拿着这封信,我冒雨赶到北京大学,将学位论文交给蒋先生审读。蒋先生在审读报告中提出三个问题让我思考:一是王国维不用赵、戴本,也可能他不同意二家之说;二是书证直接查原文,不要用近现代的工具书如《地名大词典》等间接资料;三是方法选择的讨论可以留有余地。最后,蒋先生特别指出:“在文字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推敲。”

上面引述郭先生的评语也指出我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两位先生的建议让我意识到,文献学论著,不一定都要那么刻板,也需要一种灵动的韵味。后来,沈玉成先生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他们的意见非常中肯,给我指明了方向。

《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但其文字之美,古今罕匹。陈先生在新译《水经注》的“后记”中引用明末张岱的话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陈先生又特别强调:“郦道元的文章,除了语言的表达,还蕴藉更为奥秘的感情倾注。我们的语译,遵循其语言,已经煞费推敲;要融合其感情,实在力不从心。”这当然是谦辞。陈先生说自己研究《水经注》,投入了很大的情感,常常“下笔不能自休”。他的论著,气势滔滔,文字充满热情。这也是陈先生的研究成果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年以后,我延续着对历史地理学的兴趣,又试图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对秦汉文学的研究。时间维度成果是《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始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终于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通过逐年排比相关文学史料,展现四百余年间文学发展的进程。空间维度成果是《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将精神层面的文学,落实到历史的具体场景中,这是我研究秦汉文学可能略有新意的地方。譬如《吕氏春秋》的成书与秦文化的选择及国运的关系、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献与贾谊升降进退的关系等,我都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得到学术界初步认可。《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2016年)和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年)。

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史》《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从三个方面肯定了《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的学术价值:

其一,该课题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学,拓宽了秦汉文学研究领域,并借助文化区域的划分,使秦汉文学地理有了更直观的体现,从而使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秦汉文化区域划分标准历来不一,该课题充分考虑了行政区域、方言区域、经济区域以及文化区域划分的各自优长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注意自然地理因素在文化区域划分中的重要作用,将秦汉文化区域划分为八个区域,即三辅文化区域、河西文化区域、巴蜀文化区域、幽并文化区域、江南文化区域、齐鲁文化区域、河洛文化区域及荆楚文化区域。八大文化区域的划分,既有自然地理为依据,又有充分的历史地理为基础,是对统一的秦汉版图进行文化区域划分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在此基础之上的秦汉文学地理及文人分布研究,突破了以往唐前文学地理研究的思维惯性,为学界提供了文学地理的研究范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意识与学术价值。

其二,该课题能够运用历史发展观念,使文学地理研究既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时又能充分注意特定地域文学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使该课题的秦汉文学地理研究鲜明地表现出时空交融的特色。如三辅地区作为秦与西汉的政治文化中心,以经史为核心的文人群体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一文,始终以三辅区域为中心,从政治措施的推行、多元文化的交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区域文化特色及文人群体的形成过程。特定的地域浓缩了历史文化变迁,增强了秦汉文学地理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厚重。上编其余各篇如《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三楚”的疆域及其文学传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等文,或着重于地域空间的历史沿革辨析,或在文学地理视阈下分析该区域的文学发展变迁,几乎涵盖了该课题提出的秦汉八大文化区域,体现该课题时空交融的独特的研究视角。

其三,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系地”文献整理工作,这是该课题的一大建树。秦汉文人史料散见于史传文献中,勾稽史料并进行“系地”,工作十分繁难;文人分布的历史跨度以及秦汉行政区划的空间变更,又给“系地”工作增加新的难度。课题基于秦、西汉和东汉,郡国数目及辖控范围虽有变化,但各个地区划分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认识,下编“秦汉文人分布”以《汉书·地理志》所载103郡国为单位,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作家籍贯为依据,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了“系地”,从而使下编“秦汉文人分布”与绪论“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及上编“秦汉文学地理”相呼应,基本上反映了八大文化区域文人分布情况,为文学地理的“系地”工作及文人分布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听陈先生的专题讲座,我可能不会从事《水经注》研究和文学地理研究。如果没有姜亮夫、郭在贻、蒋绍愚、罗宗强、曹道衡、沈玉成等先生的指点,我更不会有这点小小的进步。

陈桥驿先生手书

当然,那次讲座,对我来讲也留下一些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向陈先生继续求教。陈先生的讲座,内容太多,课时太短,根本没有提问的机会。陈先生又很忙,下了课就匆匆离去。我没有勇气继续叨扰先生,失去了很多求学问道的机会。

另外一个遗憾是没有像陈先生那样学好外语,制约了我的学术进步。我在1987年10月18日的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陈桥驿先生的课今天讲完了,共六讲。这次讲座,对我启发很大,开阔了眼界。要不是现在外语学习紧张,真想把陈先生讲的几部书拿来读读。但是现在是绝对不行了,一切都要为外语让路!

那年,外语是基础学分课,外语老师叫王菊卿,非常严厉,我们课上课下都不敢大意。无奈,我们只能放松专业课学习。这种课时安排,我很不适应,觉得本末倒置,很苦恼,又无可奈何。我在那天的日记中鼓励自己:“陈桥驿先生搞中国历史地理,但他的外语相当好,无疑给他的研究带来极大便利。”后来,我读陈先生回忆录,知道他精通英文、日文,还懂梵文等,并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地理系开设世界地理课程,撰写过《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地理》(上海地图出版社1953年版)、《英国》(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日本》(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世界煤炭地理》(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编译过《马尔代夫共和国》(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等等。可惜,我的外语到现在也没有学好。

博通·坚毅·方法

2023年4月,浙江大学古籍所(原杭州大学古籍所)举办四十周年所庆活动。我作为老学生代表发言,我以姜亮夫、郭在贻和陈桥驿等先生的学术理念和研究实践为例,特别谈到三点感受。

第一是学术视野方面,强调“功夫在诗外”。一个真正的学者,可以博而不专,但从来不会专而不博。读书要博,用姜亮夫先生的话说,不能作电线杆式的专家,而是要作略通中国文化的学人。研究要精,就是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而这种专精研究,一定要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陈桥驿先生毕生研究《水经注》,不仅高瞻远瞩,还能敲骨入髓。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广博的学术基础。陈先生在宁绍地区与吴越文化、方志学与地名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出版了《绍兴历史地理》《绍兴简史》《吴越文化论丛》《陈桥驿方志论集》《陈桥驿方志论文续集》等论著。他还积极引进国外地理学理论,参与了现代阶段历史地理学的学术研究实践和学科理论建构过程,为中国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是治学精神方面,强调坚毅而恒久,用姜亮夫先生的话说,就是“从艰苦卓绝中建立笃实光辉的学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做君子之学为毕生追求,不为文痞,不尚浮名,重在创造,贵在发明。姜亮夫先生在清华园读书时忘却时光,曾被关在图书馆里。郭在贻先生读书忘倦,错过食堂开饭时间。陈桥驿先生说,《水经注》是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喜爱的一种古典地理书,对于此书的研究,有时确实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什么叫废寝忘食?他在《回忆谭季龙老师》一文中举例说:谭其骧先生“白天整日工作,除了不长的午睡时间外。晚上更是埋头工作,直到深夜二时。我算是长期以来保持深夜工作习惯的人,就寝总在凌晨一时左右,但是当我每晚准备就寝,到户外作几分钟活动之时,我走过他寝室外的走廊,没有一天看到他比我早熄灯就寝的”。他坚信“学问是打不倒的”。凭借着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些学者“不用扬鞭自奋蹄”,卓然成为一代大家,永远令人景仰。

第三是研究方法方面,强调工具书和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性。杭州大学的老师,有一个学术共性,都很重视资料的系统编纂,重视工具书的作用。蒋礼鸿先生《目录学与工具书》认为,学会利用工具书,是一种“读书有限偷懒法”。姜亮夫先生从事任何一门学问研究,通常从编辑工具书做起。陈桥驿先生在《我的为学经历》中说到自幼读书的经验,一是外语翻译,二是细读字典。这些基础性的训练,为他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厚重的基础。他编著的《绍兴地方文献考录》,分为十八类,著录相关文献一千二百余种,就是一部沾溉学林、非常实用的目录学著作。

关于《水经注》学术史研究,陈桥驿先生花费了巨大的心力,除前引《民国以来研究〈水经注〉之总成绩》等宏观论文外,还有《全祖望与〈水经注〉》《赵一清与〈水经注〉》《戴震与〈水经注〉》《熊会贞与〈水经注〉》《王国维与〈水经注〉》《汪辟疆与〈水经注〉》《胡适与〈水经注〉》《郑德坤与〈水经注〉》《钟凤年与〈水经注〉》《吴天任与〈水经注〉》等专题研究论文由博而专,由表及里。

陈桥驿先生史料陈列馆

陈先生为我们讲课那年,62岁。后来,我读到他的回忆录《八十逆旅》(收入《陈桥驿全集》第十四卷,分为三部:《生长年代》《流浪年代》和《耄耋随笔》),详尽了解到陈先生的生平及成长经历:

陈桥驿(1923—2015),原名陈庆鋆,后改名陈庆均。1944年年底,陈桥驿先生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青年远征军”。陈桥驿是他的笔名,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表文章时就开始使用,不知有何寓意。1954年,陈先生受聘于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后定名为杭州大学,1998年后合并入浙江大学)地理系,任讲师,后任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等。出版学术专著、古籍整理和主编书籍七十余种。主要著述结集为十四卷《陈桥驿全集》,二千余万字,201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首发于《传记文学》2024年第4期。

「活动」注册就送新人大礼包

84.29MB
版本V9.84.14
下载冰糖小小酥被 视频 网站安装你想要的应用 更方便 更快捷 发现更多
喜欢 18%好评(87人)
评论 40
0 1 2 3 4
详细信息
  • 软件大小: 81.23MB
  • 最后更新: 2024-09-16 18:34:53
  • 最新版本: V8.28.17
  • 文件格式: apk
  • 应用分类:ios-Android 小结巴有喜了by
  • 使用语言: 中文
  • : 需要联网
  • 系统要求: 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糖心全集,玩偶姐姐是什么梗?
二,糖心悠悠是谁,网曝吃瓜黑料一区在线
三,糖心淑女在线阅读全文,蜜糖新版本
四,糖心网红柚子猫甘雨,芋圆呀呀白色吊带连衣裙
五,糖心vlog心理医生娜娜,吃瓜网站
六,糖心官网在线观看国产,糖心唐伯虎女演员
七,吃瓜官网黑料,糖心vlog官网观看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9-8888-666
加载更多
版本更新
V1.22.17
沉沉糖盒之酒心糖,51吃瓜网

猜你喜欢

相关攻略
包含 饿了么 的应用集
评论
  • 4天前
    糖心柚子猫vlogship
  • 糖心vlog官方网站现在时间 7天前
    糖心vlon小桃
  • 糖心司雨是不是改名了 7天前
    台北nana洗衣机
  • 国产crm系统91 6天前
    糖心vlog网页版
  • 星空视频大全免费观看下载 2天前
    糖心美杜莎口罩
  • 吃瓜网 4天前
    51吃瓜爆料黑料官网
  • 国产热门事件黑料吃瓜网汇总 5天前
    吃瓜曝光黑料155FUN
  • 糖心制品厂免费版 4天前
    糖心官方
  • 淑女之心 4天前
    糖心vlog官方网站官网入口
  • 糖果vlog官网入口在线 9天前
    糖心logo官方网站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