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卷”出意义感
送娃上课。上车后,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开始吐槽:上海太卷了。话匣子打开后,了解到,在贵州老家做理发师的张师傅才来上海两个多月,没找到合适工作,误打误撞干了网约车。从早上8点开到晚上10点,一个月不休息,扣除份子钱6000多,张师傅一个月能赚1万出头。虽然比老家的收入翻倍,但张师傅说“在这里没朋友,没社交,尽管老家泡泡吧、吃吃饭,也没剩几个钱,但开心。”
新年才开始,“卷”意浓浓。2020年“内卷”在学术界破圈后,“卷”味席卷中国。
2024年圣诞节,出差江西省新余市。当地的招商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新的城市战略“投资新余”。为此,招商部门的公务员们已经连续加班多日,从招商的标准化工具制作,到“投资新余”会客厅打造,长长的任务清单,忙得不可开交。
2024年12月27日,澎湃研究所与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合办高质量孵化器研讨会。公开招募观众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有组团自费从外地来的观众,最多的团有9个人。在现场,观众不时地举起手机拍演讲嘉宾的PPT,茶歇时,观众向嘉宾请教,还有同行间的热烈交流,都能感受到孵化人的紧迫感。
2024年,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用一整年的时间关注中企出海。无论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个体商户,还是大型生物医药民企,尽管“不出海,即出局”已深入人心,但“卷”出来的低价,也是倒逼他们出海的原因之一。
连小学生都被“卷“起来了。有一天,10岁的女儿对我说,她要开始卷自己了,让我给她报个数学辅导班,我说,报班费时间,还要多做作业。她告诉我,成绩比她好的同学都在上辅导班。比她大两岁的哥哥接过话说,他们班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培训机构补课。
从小孩到大人,从网约车司机到公务员,从个体商户到大企业主,全社会都被“卷”起来了。因何而“卷”?“卷”往何处?“卷”的意义感是什么?
2020年,人类学家项飙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如果说原来内卷指的是一个重复的,没有竞争的,不能摆脱农耕社会这么一个结构性格局,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卷”本身无妨,但不能“卷”出无力感、疲惫感、焦虑感,否则就会出毛病。“卷”出意义感、获得感,才是好的。
澎友们,新的一年,格局打开,面朝大海。大海从来不小“卷”。
(作者吴英燕系澎湃研究所总监、《澎湃城市报告》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