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我国与东盟贸易持续向好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5.09万亿元,增长9.4%,增速高于全国整体4.1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发展日渐加深,基于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国政府对各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国企业往往会选择最适合他们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来拓展业务。”近日,华侨银行中国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洪湧翔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为外资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洪湧翔介绍,华侨银行是东南亚第二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以此为优势,华侨银行中国当前正为更多优质的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一揽子银行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等多元化需求。
“双碳”目标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围绕绿色金融,华侨银行中国举措颇多。洪湧翔介绍,华侨银行中国是国内第一家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外资银行。目前该行正积极支持客户落地多笔可持续融资业务,涵盖绿色贷款、绿色贸易融资、可持续发展存款、企业社会责任贷款(境内外联动)等多类产品,支持客户向更绿色、更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可持续发展融资部和新能源行业组,在绿色金融产品领域持续创新,成功上架和落地各种绿色产品。”洪湧翔表示。
坚持“大中华-东盟地区战略”
界面新闻:华侨银行根源新加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日益加深,这给华侨银行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
洪湧翔:华侨银行一直将“大中华-东盟地区”视为战略重点,大中华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流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捕捉这些资金流带来的机会是我们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发展日渐加深,基于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国政府对各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国企业往往会选择最适合他们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来拓展业务。
举例来说,印尼由于镍、铝等丰富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车辆制造的上下游企业。马来西亚政府持续推进当地暂时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工程机械/基础设施相关的企业也会前往马来西亚发展。不仅如此,马来西亚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吸引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例如半导体行业的中国企业前去拓展业务。这些就正好和我们的业务布局十分吻合。
华侨银行深耕东盟,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大中华区作为四大核心市场,同时在多个东盟国家同时运营。在“大中华-东盟地区战略”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出海东盟,同时也为东盟企业投资大中华区提供助力。目前华侨银行中国正结合当地发展重点,通过跨境协作,支持多家来自能源(含新能源)、基建、建筑、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的中资企业在东盟实现业务拓展。
界面新闻: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不断加速进程,华侨银行中国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从中抓住了哪些关键性发展机会?
洪湧翔: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广阔的市场为外资银行提供了发展契机。华侨银行中国在这样一个公平、公正、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下,也不断地发展和突破。
近两年,我们不断深耕中国金融市场,布局华中地区,设立武汉分行,成为首家进驻湖北的新加坡金融机构,与本地的中资银行和其他外资银行合作互补,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充分发挥集团在新加坡、香港的双平台和东南亚网络的优势,为更多优质的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一揽子银行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等多元化需求。
同时,我们在中国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并达成财富管理目标。我们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历程,同时致力于植根本土,与集团和业界同仁一道,为中国私人财富管理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目标2026年实现跨境协作收入10亿元
界面新闻:请你结合华侨银行中国自身的业务特点谈谈,外资机构如何支持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洪湧翔: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把握大中华和东盟贸易资金流动中的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的跨境应用和国际化进程。
举例来说,外币兑换和汇率风险是中企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痛点,东南亚有好几个国家都是小币种,兑换汇率一般不稳定。企业很少有对于小币种的实际操作经验,可能会因此影响兑换效率,或者面临相对较高的兑换成本。
华侨银行拥有人民币直接兑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的资质,这就能提前协助客户进行布局,不仅有助于提高汇款效率,也能有效降低外汇风险,对于境外项目使用人民币资金结算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界面新闻:华侨银行集团提出了“2025年之前创造30亿新币新增收入”的目标,中国内地市场预计将在其中作多大贡献?
洪湧翔:在“集团一体”的策略下,华侨银行中国以支持集团业务增长为目标。2023年7月,在明确了“大中华-东盟地区”这一战略重点后,华侨银行集团树立了“在2025年之前创造30亿新币新增收入”的目标。在2023年,集团已经实现了5亿新币(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新增收入,正朝着30亿的目标稳步迈进。
华侨银行中国致力于支持大中华区与东盟贸易和投资双向流动,目标在2026年实现跨境协作收入达人民币10亿元。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我们预期华侨银行中国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相较去年会有正增长,展现我们良好的经营韧性和稳健的业务基础。
持续发力绿色金融
界面新闻:如今银行业竞争激烈,华侨银行制定了哪些战略规划来促进业务增长?
洪湧翔:华侨银行是东南亚第二大的金融服务集团,我们不仅有银行业务,集团内还有其他附属公司经营着保险、资管等金融服务,同时,除了在中国内地之外,我们在东盟和中国香港拥有卓越的服务网络、产品和资源,以及良好的协作能力,我们还在东盟主要的业务地区设有大中华海外事业部,这个团队的部分员工是从中国分支机构直接派遣,也有部分是东南亚当地生活的华人,这些就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集团内的协同效应,通过“集团一体”的模式,跨区域合作,客户经理、产品、风险管理、合规和IT团队一起紧密协作,凭借各地团队在当地市场的深厚知识,为客户打通不同国家间的壁垒,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帮助客户把握业务商机,“集团一体”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在地支持,从而促进业务增长。
与此同时,在中国内地,我们在今年初设定了三个战略方向:提升多元化能力(业务线、客户群体、产品)、提高营运效率、以人为本。这三个目标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如果我们拥有正确的人才、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合适的业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集团一体”的协作模式,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业务。
界面新闻:“双碳”目标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华侨银行集团也已加入联合国净零银行联盟,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能否分享一下华侨银行中国在推进绿色金融进程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洪湧翔:华侨银行中国很早就开始了ESG之旅。2021年,我们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特别工作组,由我本人带队负责推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落地执行,并根据国际绿色金融政策方面的要求做及时调整和本地化。
华侨银行中国是国内第一家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外资银行,同时积极支持客户落地多笔可持续融资业务,涵盖绿色贷款、绿色贸易融资、可持续发展存款、企业社会责任贷款(境内外联动)等多类产品,支持客户向更绿色、更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可持续发展融资部和新能源行业组,在绿色金融产品领域持续创新,成功上架和落地各种绿色产品。
在自身经营活动中,我们不断通过数字化创新以实现节能减排最大化。例如,在全行范围内推行无纸化办公,去年一年的印刷用纸相比前一年减少了34%。除此之外,我们还贯彻执行了一系列减少碳足迹的措施,包括:公务用车逐步升级换代成电动车,办公场所和网点采用LED照明和带有起泡器的节水型水龙头等。2023年,我们第一次在本地达成了银行运营排放碳中和的目标,并获得了上海环境与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